事件背景:新人中眉庄最先侍寝,颇得皇帝器重和栽培,华妃嫉恨眉庄,指使丽嫔,揪住眉庄迟到不放,有意刁难眉庄。
华妃因绿菊事件而更加嫉恨眉庄,她如何寻机对付眉庄呢?
1、眉庄因故迟到,一进正殿,丽嫔就挤兑眉庄。根据剧情介绍,丽嫔是华妃的人,当然知道华妃嫉恨眉庄,自己也嫉妒眉庄,二人自然同仇敌忾。眉庄哪里理会她,赶忙恭敬地向皇后请罪,皇后表示眉庄请安一向有心,偶尔迟到一次没关系。
2、按常理,迟到这种小事,上司已经明确表示不追究了,下属即使有异议也犯不着跟上司对着干;一来上司自有考量,二来下属必须尊重上司的决定,否则就是下属不懂事了。可是华妃这个下属向来不敬皇后,而且皇后宽恕的人是自己的仇敌,哪里肯依!她不惜在这件小事上驳皇后面子,说皇后纵容眉庄,带头破坏宫规,华妃这话的确有理;可对偶尔迟到的眉庄这样不依不饶,显然是华妃故意上纲上线,小题大做。
3、不等皇后说话,丽嫔配合默契,故意曲解皇后的意思,人为放大皇后破坏宫规而导致嫔妃不请安的可能性,与华妃一唱一和,越说越玄乎。我们当然知道,后果没有丽嫔说得那么严重,但是皇后已经不便再开口替眉庄说话了。
皇后的宽恕被“较真”的华妃和丽嫔揪住不放,轮番攻讦,眉庄和皇后又如何应对呢?、
1、采月见势不妙,解释眉庄迟到情有可原,华妃不讲“情理”,只讲“法”,强调眉庄错了就该承担相应责任,说得振振有词,但华妃的动机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皇后也没说什么。
2、敬嫔出言帮眉庄求情,华妃指出眉庄犯错,其上级敬嫔有责,在一些需要上司把关和监督的环节,的确是这样的。但是眉庄偶然迟到,哪有敬嫔什么责任?华妃的强词夺理和势在必行,无人可挡。皇后最终表示不必牵连敬嫔,只罚眉庄即可。华妃可不管皇后的意思,先假意恐吓一下眉庄,满足地看着眉庄受惊吓的反应,得意地笑了,接着再卖个人情,犹如猫戏老鼠一般;然后照样处罚敬嫔,最后才假惺惺地请示皇后。
3、眉庄替敬嫔开脱,皇后权衡之后,减半华妃的处罚。眉庄得宠,华妃之流嫉恨,抓住眉庄的小错就尽情泄恨,眉庄如果早知如此,想必也会如甄嬛那样避宠吧! 待众人离开后,皇后与华妃又是一番唇枪舌战,华妃压根不在乎自己请安经常迟到,吃定皇后不会向皇帝告状(皇后没那么愚蠢),还抬出皇帝的宠爱来恶心皇后,致使皇后落败。
皇后落败,不甘心,借福子之死,她想做什么呢?
皇后奉旨调查华妃宫女福子之死因,并命奴才江福海向皇帝作了汇报;皇后来看皇帝如何处置此事,皇帝是何态度呢?
1、皇后送燕窝给皇帝表示关心,皇帝客气。皇后提及福子之死因,言下之意,福子是华妃争风吃醋的受害者,皇后故作不知如何处理,看似态度谦卑地求教于皇帝。皇后此举大有深意:从“理”和“法”的角度,华妃争风吃醋,草菅人命,此罪当罚。但皇后知道皇帝宠爱华妃,即便华妃有罪,皇帝仍有可能不追究,所以皇后也不敢轻易动华妃。可皇后一贯善于利用资源,当然不甘心失去这样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处罚华妃的机会,索性听天由命,就看皇帝是啥态度。
2、皇帝把华妃的争风吃醋解释成爱自己的表现,自己不忍心处罚她,也希望皇后耐心调解。皇帝是个厉害角色,当然能听懂皇后的话,而且他也没有糊涂到看不清福子之死的真相,那他为什么不追究还包庇华妃呢?原因如下:一是皇帝的确从心里宠爱华妃,夏冬春是妃嫔,皇帝都不计较,何况宫女。二是皇帝登基不久,巩固政权是首要,肯定会倚重华妃之兄年羹尧,孰轻孰重,皇帝自然不必因小失大。所以在情在理,皇帝都会包庇华妃。见皇帝的态度明确,皇后便作罢。皇帝不忘安抚皇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