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年拉响两次警报
一、第一次警报
2006年8月24日,也是一个双日子,我正在光明街二段10号的办公室里联系业务。忽然接到齐春丰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他气喘吁吁地说厂区出事了。
出事了,我心蹦蹦跳,整个心脏都好象窜进了嗓子眼,全神贯注听他继续报。
原来,厂里有一个可以装卸的活动运输罐,使用时间久了,底部卸料金属管与罐体连接部位的焊口出现了渗漏现象。齐厂长计划维修一下这个容积约为十立方米的储罐。因为储罐平时是用来运输工业酒精等易燃液体的,维修之前,需要将储罐内部的易燃物清洗、置换干净。这天上午,齐厂长安排人员用一个带有电葫芦的专用吊装支架,将储罐吊起到底部离地面一米高左右,尾部的卸料口略低,便于排空罐内残留液体。然后,用清水将储罐彻底清洗数遍,敞开顶部灌口放置,准备对渗漏液体的部位进行补焊。
下午上班以后,齐厂长从邴师父开办的机械厂里请来了两位年轻的焊工。其中一位便是邴师父之子邴二。交代焊接部位等情况之后,邴二便爬入悬在空中的储罐与地面之间的缝隙之间,另一位焊工爬到储罐的顶部,两位焊工开始工作。齐厂长双手握住储罐尾部的卸料管,防止悬空的储罐左右晃动,其他工人也协助焊工操作。
曾经的运输罐下午四时许,“轰”的一声闷响,发生了燃爆!但见:
储罐顶上那位年轻的焊工,一个前滚翻,飞出去五六米远,落在了地面上;尾部的齐厂长被突如其来的气浪冲出十几米远,躺在那里;罐底下的邴二仰面朝天,七窍流血,一动不动!
听完齐春风的叙述,我飞也似的来到事故现场。得知伤者已经被120接去第一人民医院了。我赶紧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听完现场工人们的详细描述以后,我的脑海里已经豁然清晰——
承装易燃液体的储罐在维修之前,除了清洗清空易燃液体之外,还必须用惰性气体吹扫置换罐内残留的气体,并检测罐内可燃气体已经清除干净之后,方可动火。由于工人们经验不足(当时安全监管不严),认为将易燃液体清洗干净就可以了,不晓得罐内还存留易燃气体这一危险隐患,结果导致这起事故发生。
我又仔细看了看爆炸后的储罐,罐体没有任何变化。应该是该储罐敞口放置了较长时间,内部可燃气体并不是很多,焊接时敞着灌口,可以泄压,燃爆威力估计不是很大。所以,储罐本身并没有变形。
简单了解事故原因以后,我又赶紧跑到医院,急切询问受伤人员状况。得知邴二处于昏迷状态,医院只允许家属护理,不让探视。又问其他伤员情况,工人们告诉我,当时,站在储罐顶上的那个焊工,年轻机灵,顺着气浪一个前冲飞跃,跳落地面,毫发未损,已经自己回家了;齐厂长耳膜穿孔,处理以后,拿了药,大夫说可以自愈,不用住院,让回家疗养去了。
三个人两个无大碍,剩下邴二状况如何?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拜托老天!拜托神医起死回生,我心里一直在祈祷。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第二天一大早,还没有来得及打听到邴二的消息,却先收到了一张《燕都晨报》,报上头版头条那醒目的黑体大标题便是: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
我一目十行,扫了一下,里面的内容有:昨天下午,市内一家化工厂发生剧烈爆炸,三人重伤,正在医院抢救云云。我怦怦直跳心还在思忖:若各类新闻事件都如此迅速真的甚好!
时隔两天,我又来到医院,终于进了邴二的病房,邴二闭目在床上,鼻子里插着管子,身上输着液体,他的父母在一旁护理。我急着了解邴二的病情。邴师傅告诉我,人已经苏醒,但是还不清醒,一直在说胡话,胳膊腿乱动。大夫说,脑部有大量出血,还处于抢救观察之中。
过了一周,又有去医院探视的员工回来告诉我,邴二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大脑清醒,语言还不清晰,需要恢复治疗一段时间,是否留下后遗症尚待观察。
两个多月以后,邴二终于出院了。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抗损伤的能力极强,脑部出血吸收干净,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想起事发时,邴二七窍流血昏迷不醒的惊恐状态,真没想到两个多月之后,他居然完全恢复健康了。
衷心为邴二和他们一家祝福,感谢上帝!也为我和我们的工厂总算躲过一劫而庆幸,感谢上天!
邴二痊愈出院以后,经过拉拉屯村里的刘书记撮合,除治疗费用之外,我们又额外支付给邴二两万元补偿金了却此事。全过程一共花去了三四万元。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次事故又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安全预警。一次实战教育,强于一百次、一千次的日常安全说教!
经过这次事故的洗礼,工厂上下警醒:“安全就是企业的根基。”如果没有安全,品牌、市场、利润全归为零!
经过这次血的教训,加之后来政府监管越来越严,我们的工厂再没有发生较大安全事故。阿弥陀佛!永远永远!
老厂区院子里的一棵白杨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