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主人公的现象场,给读者画个像

作者: 无表情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17-11-29 05:54 被阅读99次

码字两个多月,深感给读者画像的重要性。读者都是什么样的人、占什么样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在决定着作品的传播量。

许多作者在讲鸡汤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词“痛点”。戳中一个人的痛点,引发情感上共鸣,更有利于文章传播。

痛点,即共鸣、共情,更通俗一点的说,就是文章的类型能否和目标读者得到一个较高的匹配程度。

所以,鸡汤要比小说更容易得到关注。

有个概念叫做用户画像,是通过用户调研去了解用户,根据他们的目标、行为和观点的差异,将他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每种类型中抽取出典型特征,赋予名字、照片、一些人口统计学要素、场景等描述,就形成了一个人物原型。

根据分析出来的用户原型,能够更容易进行需求对接。

在写作中,读者就是用户。打个比方,用户饿了,想吃翠花包的酸菜馅饺子,然后你派玛丽莲梦露,走着猫步端个提拉米苏,一扭一扭的出来了。

用户不买你的账,用户自己也很无辜的:我只喜欢那股东北味儿啊!

读者也一样,喜欢言情的读者,让他强坐在那里看严谨的科普文,得榨取无数脑细胞,然后问他觉得怎么样。

当然得不到想要的答案。

因此,读者画像是写作中极其关键的一环。男人、女人、中年、青年、儿童、已婚、未婚、有孩子……

看了看自己的文章,《你现在只有比努力更努力,以后才有可能摆脱金钱的掣肘》目前为止在我的公众号上收获了617阅读量,《哪有什么一蹴而就,刻意练习才是王道》则得到了简书大学堂的转载。非常荣幸,还得到了无戒女神的打赏。

《红豆升南国》则是目前正在连载的长篇,被收入了优秀连载小说(追读)专题。

简略分析了一下自己的读者,第一篇鸡汤文因为涉及普通人家孩子奋斗困境的一些元素,所以在妈妈层、老师以及生活水平中等的群体中传播。

第二篇讲到刻意练习,对我自身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模式。因而在有一大波日更大军的简书,得到了响应。水滴石穿这句古话非常适用,好的文章未必由华丽的辞藻堆砌,许多平实的语言一样能把故事讲得生动丰满。

日更的意义不仅是时刻保持的初心,也是在一天天不断摸索中前行。所以对于这一群体,这样的文章无疑是起到了打鸡血的作用。

至于正在连载中的小说,初步设想是会把主人公红豆浓缩成很多人的影子。目前停留在8岁的状态,所以被我这样丧尽天良的作者血虐的时候,一大波宝妈站出来了“当妈看了受不了”。说实话,当时是瞬间自豪感爆棚的。因为在初期能抓到一部分读者的心,让我觉得人物塑造比较成功。

得到读者画像这个概念缘于班级里一个程序员同学写文章的困扰。他想写一篇关于程序代码的文章,但是纠结大家是否能看懂。

仔细想想,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如果他的创作想迎合同行业的人,那么这篇文章只要以专业术语写就好,人以群分。

如果这篇文章要增强科普性,直观一点就是翻一翻有趣的科普文,看看其他写得好的文章。或者结合不同的小形象,来写生动的故事。

很多时候,文章能让人感动,不单单是给读者画像,还有人物情绪、动作描写等诸多因素,即便主人公是“我”。

听了心理学课之后,明白应用好这些因素,是需要在写作过程中写作过程中进入了不同现象场的。

现象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概念。

首先,他认为“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其次,他认为,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就需要进入他人的现象场,得到他的体验。

而现象场,就是一个人的体验和时空等环境因素的结合。

有人说,为什么你写的生动呢?为什么我自己写不出来呢?起初,我以为是用心或者不用心的原因,后来想想,哪有一个作者对待自己的文字是不走心的呢?

可能仅有的一点差距是因为我总是在“分裂”成不同的人物,以当时所见或者想象的情态来写文章。

毫不夸张的说,写《你现在只有比努力更努力,以后才有可能摆脱金钱的掣肘》的时候,我边写边哭。而每一次我回想起当时写作的状态,眼泪都会不由自主地涌出来。因为这篇文章里包含了我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几个十分重要的痛点。这些事情一度让我变的充满怨念,愤恨那些丑恶的嘴脸。

写的时候,我反复调整自己,不断进入到自己当时的现象场中。

想着自己十几岁的时候,看到金钱和社会地位能起到如此巨大作用时候震惊的感觉。

许多时候,人在长大之后,看待金钱等附加条件,心境是不同的。如果单纯站在十年后自己的立场来看,那些可以说是过眼云烟了,是很难写出那种无力感的。

而在当时,自成绩一般,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权威所表现出的冷漠,让内心几度崩溃。

所以在回忆中,不断切割自己,不断把弱小的自己踩在底层。才会在文章中表现出压抑的感觉。

《红豆升南国》的时候其实挺有趣的,最初只想试试写个短篇,因为自己坐的4号线,是北京十几条地铁中最拥挤的。刚来北京的时候,常常要被人从后面推进去。

早高峰,车厢里总会有吵架。所以在写的时候,思索着自己经历过的拥挤,写出了被挤死的红豆。

后来发现,红豆很调皮,她不想在一篇2000字的文章中了结,还想当个戏精。这个故事就被我接着写了下去。

年龄设定是8岁,反思自己,记忆比较清晰差不多要至少6岁。写8岁的小姑娘,我只能不断地进入自己8岁的现象场,朋友相近年龄的女儿,或者小妹妹。

我模仿着小孩子的一言一行,想象着一个几乎没有朋友的小孩子内心有多大的孤独。许多时候,小孩子是很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脆弱,无助,这些大人已经很难体会到的感觉只有在进入一个孩子的现象场,才能得以更加恰当的描绘。

有一些细节的地方,比如红豆和猫咪粘豆包的交流,而粘豆包的小动作很讨喜。我在两三年前养过一只猫,那些慵懒或者调皮,让我当时着实头痛。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把红豆想象成当时的自己。抱着猫咪,猫咪和自己亲昵的触碰,猫咪的傲娇,很自然就能写出欣喜或者当做铲屎官无奈的情态。

我甚至把自己想象成粘豆包,以粘豆包的视角来蹦跳,尿尿以及对小主人红豆的仰望。

有些想不出来的,在网上找一找想要的图片,比较一下,用确切的语言描绘出来。偶尔也会从养猫的朋友那里,知晓一些小趣事再应用到文章中。

这样,通过进入别人的现象场,感受别人的情态,写下的文字,也会更贴和人物的性格。

想来想去,给读者画像较易,进入主人公的现象场比较难。

如果感到文章描写场景晦涩,不妨放轻松。

想象着。

我是一只猫。

无戒365天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29天

相关文章

  • 进入主人公的现象场,给读者画个像

    码字两个多月,深感给读者画像的重要性。读者都是什么样的人、占什么样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在决定着作品的传播量。 许多作...

  • 也给读者画张像

    写文章前期离不开自由书写,让自己打开写作的思维,通过随性,随意,随心让自己慢慢习惯写作,爱上写作。 而到后期我们更...

  • 进入别人的现象场

    什么是现象 1罗杰斯认为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2他认为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就需要进入他的现象场,体验到它的体验。 ...

  • 进入他人的现象场

    昨天晚上临睡前,我躺在床上看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主题是进入别人的现象场。 现象场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来...

  • 进入别人的现象场

    | 现象场 先来复习一下之前的内容,现象场这个概念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1.罗杰...

  • 进入别人的现象场

    体验是认识一个人的根本。你必须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关键体验,还有这些体验发生时的现象场,才能真正知道这个人是谁。必须把...

  • 35‖进入别人的现象场

    罗杰斯认为,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就需要进入他的现象场,体验到他的体验。现象场就是一个人的体验和...

  • 给别人画个像

  • 给自己画个像

    毕业季最迷茫的就学子门,有的学生这样说,毕业就是失业,出了学府就会入地府。有很多人都是去图书馆寻找成功秘籍,职场秘...

  • 给妈妈画个像

    妈妈相信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亲人了,所以今天我就给妈妈画个像。 最突出的还是那个在额头上的刘海,再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进入主人公的现象场,给读者画个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ue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