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七年(1504年)九月,三十三岁的王阳明重新出山,在北京兵部武选清吏司任主事。王阳明好交游,学问又高,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都是一时才俊。
弘治十八年(1505年)正月,王阳明的朋友刑部员外郎龙霓要到浙江任按察佥事,按察佥事是正五品,相当于按察副使。一帮朋友便办了一个诗会,为尤霓送行,与会的有王阳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顾璘、杭淮等二十二人,每人都题赠了一首诗,吴伟专门作画留念,罗玘作序述其事,这次诗会是明朝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诗文盛会。
龙霓(字致仁,号西溪),居官严毅简重,刚直有为,秉正嫉邪,风采凛然。正德初,因得罪宦官罢归,侨寓长兴夏驾山,与刘麟、孙一元、陆崑、吴琉结社,同为湖南五隐。
李梦阳是明朝“前七子”的领袖人物,不过他与后来的首辅李东阳没有半毛钱关系,他是河南人,而李东阳是湖南人。
何景明明朝“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边贡、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
边贡当时以诗闻名,也是“前七子”之一。
顾璘,即顾东桥,与刘元瑞、徐祯卿并称“江东三才”,是名相张居正的伯乐,与陈沂、王韦、朱应登并称“金陵四大家”,是名相张居正的伯乐。这时他还只是一名县令,后来曾先后出任浙江布政使、湖广巡抚和工部尚书。不过他是坚定的拥熹派,与王阳明观点相左,王阳明后来有一篇著名的《与顾东桥书》,详述两人的观点分歧。
吴伟也是一个风流人物,以画闻名,明宪宗看了他的画以后,叹道:“真仙笔也。”特意召见,授锦衣百户,赐印章“画状元”。
罗玘,字景鸣,号圭峰,学者称圭峰先生,明朝著名学者、文学家。《四库全书》称“玘文规模韩愈,务出以深湛幽渺之思,多掩抑其意,迂折其词,使人得之于言外”。
这一年的春闱,共录取贡士三百零三人,其中严嵩、湛若水、倪宗正、陆深、翟銮、邵天和、徐、张九叙、蔡潮、林文迪、安邦、段炅、蔡天祐、胡铎、高淓、马卿、刘寓生、安磐、穆孔晖、李艾、王韦、赵中道、黄如金、闵楷、傅元、孙绍先、易舒诰、方献科、张邦奇等被选为翰林庶吉士,由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张元桢、学士刘机担任教习。
这年所取进士,后来多与王阳明关系密切,如湛若水、方献夫、严嵩、刘节、张邦奇、陆深、周广、郑一初、郑善夫、胡东皋、胡铎、闻渊、倪宗正、徐桢卿、顾应祥、谢丕、翟銮、穆孔晖、戴德孺、陈鼎、许完等,其中方献夫、张邦奇、陆深、周广、郑一初、郑善夫、顾应祥、穆孔晖、陈鼎等成为了王阳明的弟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