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姑娘在后台留言,给我讲述了她的故事,暂且称呼她为小镇姑娘吧!
小镇姑娘与董先生是大学同学,先生来自农村,家境普通,读书刻苦,性格腼腆。本来二人平日素无来往,从无交集。
某日,小镇姑娘亲戚来访她却浑然不觉,下课走在走廊上,突然就被从身后匆匆走来的董先生给拽到墙角。
董先生面红耳赤的递给小镇姑娘他的外套,示意她系在腰间。小镇姑娘恍然大悟下,脸一下红到了脖子根儿…
之后,小镇姑娘把董先生的外套清洗干净,借着还外套,请董先生吃饭,聊表谢意。
席间,董先生借口去卫生间,竟然把帐结了。小镇姑娘执意表示这顿饭钱必须得自己来付,董先生直接说,那你就再回请我一次好了。
类似于借书还书的桥段,俩人坠入了爱河。
在校外六十块一晚的小旅馆,俩人的关系进入最深一层。
小镇姑娘俨然一副董太太的派头,俩人的生活费,也全部入了她的卡,她如同一个小妇人一样,掌管着家庭的财政。她如同她的母亲对待父亲一般,打理着董先生的日常。
好吃的,留着与董先生一起分享,从不舍得吃独食;换季的时候,先给董先生置办,必买品牌,而自己,却从来都是跟寝室同伴一起购买的地摊货。
董先生自然受用这一切,她觉得小镇姑娘绝对是一流的贤内助,自己每月薄薄的几张生活费经过小镇姑娘的手,显然耐花了不少。殊不知,小镇姑娘自己搭进去了多少钱。
俩人各自享受着这份爱情,都觉得自己幸福无比。
毕业后,小镇姑娘嫁夫随夫,双双去向董先生的老家。
董先生父母觉得供个儿子读大学太不容易,也觉得自己的儿子世上无双,本想着儿子能带个大城市的姑娘,比如他们村某某某,找了帝都郊区的姑娘,从而成了皇城根下的住民,在村里说话老牛逼啦。
转念一想,这儿子也夠可以啦,自己带回来个大学生,听说现在的大学生们,不讲究彩礼,条件好的陪嫁还挺多。不像他们本地,娶个媳妇儿没有十几万的彩礼根本拿不下来。
所以,他们对小镇姑娘的态度还是很好的。只是不建议他们刚毕业就结婚,年轻人么,先打拼工作上几年,家里刚盖了新房子,实在没钱黑你们在市区买楼房,你们得自己攒点首付。
贤良淑德的小镇姑娘压根儿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儿,年轻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潜力无穷,她也更相信董先生的能力,他的成绩那么好。
俩人在市区租了小房子,安顿好,都迅速找了工作,董先生老家属于工业区,工作还是相对好找的。
每周,小镇姑娘都会买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回村里,给未来的公婆做菜洗衣做家务。连那家娶了帝都郊区儿媳妇的父母,都夸赞董先生的父母好福气。
两年后,二人在市郊买了套小房子。当然,首付里双方父母的帮衬占了大多数。很快,便举办了婚礼。没多久,可爱的儿子也来到了人世。
如此,又要还房贷,又要养孩子,开支陡然上升。再加上董先生母亲身体不好,没有办法帮助小两口带孩子,小镇姑娘的父母又在几百里之外。
唯有小镇姑娘牺牲自己的工作带孩子啦。想想就这几年,熬到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好了。
日子开启了紧巴巴模式。
回村里不再大包小包了,抱个孩子也没法给村里那一大家子做饭了,公婆跟小姑子开始对她有了微词,并且传到了董先生耳朵里。
董先生对现在的生活水准也不满意,每月给的烟酒钱那么少!家里的伙食也直线下降!一年了都没给添衣服!
终于有一天,三口回村里的时候,一件小事就让董先生爆发了。他开始控诉小镇姑娘的种种,说她比恋爱时变了很多很多,对自己与家人差了很多很多…
公婆不说话,只是默默的看着,小姑子冷眼看着,不时还煽风点火几句。
没有人提她说一句话,没人明白董先生的薪水在小镇姑娘的手里,要掰成几瓣才能维持房子的贷款跟家庭的开支。还要未雨绸缪的攒一点点钱已备急用。董先生只看到自己一年没有添衣服,却没有看到小镇姑娘脚上的鞋已经穿了三年了。
当然,日子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就戛然而止。她对我说,打算每个月给董先生的一个老阿姨一些钱,让人帮忙看孩子,她好出去工作。
哎…
我有个表弟媳妇儿,刚进门的时候那叫一个厉害,跟公公吵架,与婆婆打架,和老公分居。
他们在农村,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整日乌烟瘴气,鸡飞狗跳。甚至闹居委会上门调解。
无奈,分了家。
在一个院子里住着,气氛特别令人尴尬。磕磕绊绊了几年,也许是自己也养了孩子的缘故,这表弟媳妇儿突然开始变了。
开始主动给公婆买衣服,也不自己开伙了,过去跟婆婆一起做饭,嘴也变甜了,每天“爸~妈”的叫的特别亲。跟我表弟的婚姻生活也变得特别融洽。
邻居跟亲戚们也开始觉得我这表弟媳妇儿特别好。
小镇姑娘跟我这表弟媳妇儿都属于特例。一个刚开始便倾尽所有;一个开始时恶名昭彰,后来才会一点点的挤牙膏似的对人好。
有没有觉得,人们对“浪子回头”都会无比的给予赞赏?而对“老好人”有朝一日有丁点儿的改变就会无比的感慨失望?
姑娘们,还是别太着急把自己所能给予的全部倾囊而出。
虽然对于一颗糖来说,它的甜会让人久久难忘,以致于吃完这颗糖之后再吃任何糖都顿觉无味。
失去之后再让人倍感珍惜又能怎么样呢?
不如先留出三分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