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是不变的风俗 ,是全民同乐的氛围。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84311/823f6ccbaa8eeae6.png)
说起儿时的年味,年前当属热热闹闹的大集,年后首推大年初一迎喜神。
大年初一迎喜神是千年不变的习俗。我们只迎喜神不迎财神,爸爸说:“财神爷比干没心,帮富不帮穷。迎喜自然就迎财了。”我们这些小孩子才不管迎谁,有热闹就好。
初一早上是不可以赖床的,早早吃完饭,就忙着换上漂亮的新衣服。然后拿着鞭炮,揣着些花生糖果,还要赶上家里的牲畜,全员浩浩荡荡出动迎喜神。
拜年呢,就不用挨家挨户去了,因为一是家家忙着迎喜神,顾不上拜年。二是反正所有的人几乎都出来,自然全能见到。小辈要主动跟长辈拱手拜年,说几句喜庆话。长辈笑着回应,顺手掏出花生瓜子、糖果,塞进小孩的手里。
就这样,边说边聊,队伍逐渐壮大,陆陆续续地赶往迎喜神的地点。这个地点不一定相同,每年大年夜懂卦的人算好方位,选好地点,我们跟着去就好了。
到了地方,男人负责插香、喜神码子。跪着插好,点燃。虔诚地磕上三个头,然后起来开始放鞭炮。女人们,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扯着撒欢的孩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孩子们像欢脱的马驹,变着法挣脱妈妈的手,好上去捡几个没响的小鞭,留着回家慢慢放。
一时间,鞭炮声、拜年声、嬉笑声、还有牲畜的叫声连成一片,热闹异常。有晚到的,陆陆续续也得闹腾一个来小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84311/13bc631b4c67afa4.jpg)
等到家家户户都迎过喜神,已经是遍地红通通,很是好看。待鞭炮燃尽,人们牵着牛羊,说笑着往家走,迎喜神仪式算是完成。但是这可不算结束,余兴节目才刚刚开始。
有球的人家开始拿出球来,也不管篮球、足球、还是排球,通通拿来踢。你一脚,我一拳,哪能接住就用哪接。满街筒的人,男女老少,欢声笑语。场面虽然混乱,却绝不会出现踩脚、推倒等情形。
就连踩着小脚的奶奶都会凑上前来,踢上一脚。颤颤巍巍地伸出小脚,用力踢去,球没跑多远,她却身体后仰。惹得大家赶紧搀扶,生怕摔倒。奶奶抓着别人的手,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更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肚子都疼了。
这场踢球大战一直要持续到中午。女的玩得满脸红扑扑,男的汗流浃背,才尽兴地回家休息。没见到的再去家里穿个门,拜个年。
想起当时的初一,真是无比的眷恋。可惜慢慢地,电视有了,手机有了,娱乐多了,迎喜神就不那么热闹了。仪式虽然在,却没有那么多人,再没有了踢球这种余兴节目了。儿时的迎喜神成了心里美好的追忆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84311/4c9378d79fe8839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