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意外之举的处理方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要紧的是不能任凭自己的怒火喷发,尤其当愤怒的主要原因是面子上过不去,将所有的不快都发泄在孩子身上就更是不公平。
如果当时的情况允许,可以即刻对孩子做一些解释说明,但如果大家情绪都比较激动,可以过后再讲,使孩子在尽量平静的下接受这一训导。首先在情绪上不产生敌对情绪,再者也不会觉得动辄得咎,因此对外界产生恐怖畏缩感。救火式的行为不但效果不好,孩子下次很可能得犯,而且由于带有很大成分的随机性,孩子会觉得委屈,拒绝接受父母的强制命令,于是一场冲突不可避免。将责任一股脑儿推到孩子身上,会使孩子感到自卑,或因不公平而产生愤慨之情,这将影响到他的为人处世。其实父母认真回味一下,会发现不少情况下,孩子是无辜的,因为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做那件事,或者哪件事不该做。父母也常常只是在事情发生时才猛然发觉,出来制止,并未做过“预防”工作。因此说为孩子订下规矩是第一步,其次才是要求孩子守规矩,如果没有制定规矩,就不能将过错推给孩子。父母应随时随地教育孩子遵守社会规范,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给他人造成伤害。在对孩子进行此方面的教育时,同样要注意表达方式,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激发他的对抗与报复心理,或产生对自身的厌恶,从而失去自信心。我们要针对事情,而非针对人本身。明智的教育既能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又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对别人的关切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