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身边是否会遇到这样的人?
他们看起来一切都很无畏,他们有说不完的冒险经历。他们钟爱刺激冒险的运动,喜欢去战火纷飞的国家游历,爱看悬疑电影、恐怖片。总而言之,他们离恐惧很近,但他们从没有感觉到恐惧。让大多数人战战兢兢的恐怖情景对他们来说就像家常便饭。
这样的人是不是让人很是羡慕?
他们是怎么成长为这样无所畏惧的人呢?
让我们走近他们,来看看!
走近读过伊莎贝拉*菲利奥沙《理解孩子的语言》的朋友,都听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有着上述表现的40岁左右的男性朋友,在外人眼里他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无尽的奇特和趣味性。他总是有讲不完的冒险经历,充满了很多戏剧性的体验。
但没有人知道他时不时会在夜里突然从床上跳起来,并且发出呼呼的声音。他的太太总以为他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冒险生活产生的后遗症。他对自己的理解是:这是胎里带!和他接触过的人惟一能注意到的就是他喜欢啃指甲。了解过一些心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啃指甲”常常和焦虑有很直接的关系。
40岁的他很希望能改变这种啃指甲的行为,于是他开始进行治疗。治疗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内心的焦虑,这种焦虑让他自己也很震惊,因为这和平日他的表现大相径庭。
他回想起,在他的童年里,父母对他缺乏关注,而他因为缺少交流而常常伴有悲伤、痛苦、孤独和被“遗弃”(这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并不是父母真的遗弃了孩子。)的情绪冒出来。可是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这简直太令人恐怖啦!
人类本有的自我修复能力开始发挥作用,他无意识中开始训练自己不去感受这种令人难以抑制的恐惧感。当我们开始屏蔽一种强烈的情绪时,也屏蔽了自己的存在感。但如果没有存在感,我们就几乎找不到自尊,没有自尊,人几乎无法真实地存活。
于是在他有意无意抹去所有恐惧的进程中,他需要其他的方式让自己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他不停歇地考验自己在面临恐惧时拥有怎样的自控能力,督促自己去冒险,以防止自己感受潜意识里藏在深处的恐惧。并通过一次次的冒险体验,告诉自己我不需要父母的关注,我不悲伤、不痛苦、不孤独,我没有被父母“遗弃”。
当他通过治疗开始允许自己体验内心深处封存已久的恐惧时,尤其是当他允许自己去感受内心的恐惧时,他明显的感觉到自己被释放了。他夜间的突然跳起,和呼吸急促都消失啦,啃指甲的行为也停止啦。
可以不勇敢当我们满身铠甲或用厚厚的掩盖的老茧屏蔽某种特别强烈的情绪时,我们也把自己锁在了自己心门之外,并会制造出很多理由和依据,让自己相信“我”一切都好。直到有一天你准备好了,想打开那把锁。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会冒出一个问题?
如果大多数人是因为心理需求被忽视,而形成“李鬼式”的无畏者,那么世界上真的就没有无畏者嘛?回答是肯定的,有,绝对有,而且他们和普通人不一样。美国的心理学研究者阿比盖尔·马什给出了一个有力的研究成果。
强烈的利他心理从何而来?(请点击观看)
这类无畏者,在视频中被称为“利他主义者”。他们的大脑结构与有精神疾病的人一样,和普通人很不相同。
他们的大脑结构中感知和控制情绪的杏仁核部分大于普通人,超过平均值8%。他们能非常敏感的阅读人们的微表情,尤其是别人寻求帮助的微表情。因为这样的特殊大脑结构,他们对于社会和人群能感知的心理半径更大。他们不仅可以利他身边关系紧密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利他和他们毫无任何关系的陌生人。在他们的心理世界里没有自私的“我”(视频中用center),只有无私。他们的无私也是先天哒!
“你”的敢于冒险属于这个极端特例范畴嘛?
特例永远是少数的,当我们自己表现的乐于冒险、天不怕地不怕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是否伴有一些焦虑或特别的习惯。这些特别的习惯也可能是被我们一直忽视的恐惧。那些心存恐惧却不被成年人认同的孩子,长大后不会成为开朗和勇敢的人。当然,他们会否认一切恐惧的感觉,并且会变得莽撞冒失。他们也可能在生活中雷厉风行,同时使用安定片或其他药物或食物,来缓解自己不想感受恐惧的焦虑感。这样的人也很难全情的投入一段感情,很难与人保持亲密的关系。
真相其实恐惧有它存在的理由,恐惧让我们远离危险和伤害,恐惧让我们预知不安,恐惧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能力范围,恐惧让我们学着接受自己的软弱。
一个真正无私和无畏的人,都是可以感受和承认自己恐惧感的人。
恐惧不需要被消灭,它和坚强、勇敢、积极本就是共生哒。
想要的生命生活和职业永远无法一分为二,那就让我们把生活和职业融合成你想要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