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简书创作者网红作家蒋坤元老师的《长篇小说|慈悲32》时,觉得这篇小说很有看头。
也许有人会嘲笑我就喜欢看像作家的这些土得掉渣的小说,其实我觉得作家的这些漂溢着泥土芬芳的小说,真正地可以跟被人评为“土得掉渣”的老舍的小说相互媲美。
一代文豪老舍先生的小说就是土得掉渣,一点儿不洋气,朴素无华,文章蕴藏着真挚炽烈的感情,很接地气,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堪为典范。
譬如,他的《骆驼祥子》《正红旗下》等,哪一本不是土得掉渣?还有那《茶馆》,被文学评论界誉为土得掉渣的经典之作。因此,老舍先生说,他很乐意土得掉渣。
同理,我不仅更喜欢读作家坤元君的像老舍先生的土得掉渣的小说,而且我还要熟读深思,去学着写这种漂溢着泥土芬芳的土得掉渣的小说。
这篇小说开篇写的是祖母做媒成功的来民和巧玲,他们生活很幸福,他们儿女满堂,来民虽然因脑溢血过早辞世,但他遇到温柔善良的巧玲,这一生还是值得的。
接着,作家就写祖母从此开始做媒人给人促成结婚成家,她做成了有超过一百对人的婚姻。她给人做红娘,从不要人家回报和报酬,她把做红娘当作一种积德行善的事情。
祖母仁慈善良,不仅在给人做红娘这件事上有所表现,她在对母亲呵护有加时,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譬如,作家写当时家里穷,其实不是作家一家穷,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富裕,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因为新国家刚刚起步啊,翻过那个年代就好了。现在的人大鱼大肉都吃腻了,读一读作家的乡土小说,对于知道那个时代的人活得不容易,还是很有必要的。
作家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写祖母为了给身怀六甲的母亲增加营养,她亲自在晚上到河里浅水边摸螺蛳,有时运气好,还能摸到小鱼小虾。
有一天晚上,祖母拿了一只木盆到河埠去摸螺蛳,而母亲就在河边陪着祖母摸螺蛳,这是一幅画面感多么强的婆慈媳孝的情景啊。
后来祖母脚受伤了,其实作家写祖母夜晚摸螺蛳,早就留下了伏笔,夜晚不大看得清嘛,白天又在生产队干活,劳累了一天磕磕碰碰的,被玻璃戳伤脚在所难免。小说这样写就显得很自然,构思精巧,衔接得天衣无缝。
接着写母亲下到河里上岸,并且把木盆也拿上来,力劝祖母找郎中看病,祖母为省钱不愿郎中看,最后母亲坚决去把郎中叫来,郎中说幸亏母亲把她找来,不然玻璃在祖母脚板心里,脚伤是不会好的。
对于祖母的脚心被玻璃划伤,我感同身受,这不仅因为作家写得真实可信,而且我读了祖母脚被划伤后,我想起我小时候下河游泳摸河蚌,一不小心手被河蚌壳划伤了,那真是被水一浸就格里格外地钻心般的疼啊,从来不要刻意记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作家写的这一段,情节展开得就像放电影一样,情景交融,擅长用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充分地表达了婆慈媳孝的主题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