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只为杀贼的辛弃疾(八)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08-12 08:06 被阅读0次

    让我们接着欣赏辛弃疾的作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见:同“现”,显现,出现。

    词意:

    明月皎洁,惊飞了栖息枝头的喜鹊;夜风清凉,送来了蝉鸣一片。稻花香飘,让人憧憬美好的收成;阵阵蛙声,似在歌唱可期的丰年。

    微云漂浮的天际,闪烁着稀疏的星星点点;影影绰绰的山前,时不时落下几滴雨丝,在缠绵。昔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在哪儿呢?原来,一拐弯,上了溪桥,它赫然出现在了眼前。

    这首词语言淳朴自然,平易而不失精切,笔调灵活生动,将人们最熟悉的月、鸟、蝉、星等自然物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在营造乡野山村恬静幽美的仲夏夜风光时,充分反映出词人对丰收的期待、喜悦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辛弃疾闲居后,活动轨迹基本以上饶为中心,所以他有更多的时间和闲情逸致去领略黄沙岭的风光。

    黄沙岭一带不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去处,而且周围都是可以灌溉的稻田,是一片飘着“稻花香”的沃野。

    辛弃疾不止一次去过黄沙岭,每一次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体验,因而也留下了了不少描写黄沙岭风光的词作,这首《西江月》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佳作。

    与昨天的《清平乐》一样,这首词的内容题材很平常,不过词人乡居生活的所见所闻,笔下也都是极普通的景物和人物。但这看似平淡的叙述和画面中,却蕴藏着作家独具的匠心以及醇厚的感情。

    通过这两首词,我们可以隐约领略到辛弃疾豪迈雄浑之外另一种婉约深曲、清新质朴的词风,且这种词风一样能给人强烈的感发。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对自己的祖国、人民、甚至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了深深的关切和同情。

    他有词道:“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一个对松竹花鸟都充满爱心的人,可想而知,对山河破碎、同胞受辱的情形,他是怎样的痛心;对平和宁静、和谐安适的乡野生活,是怎样的期待和憧憬!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那颗忧国忧民、情真意挚的善良心灵。

    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站起身,脱帽向他致敬!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小令,题目为《遣兴》,看似即兴之作,抒发闲居生活的自在悠闲之情,其实往细一看,作者是在借幽默诙谐之笔宣泄心中的不平,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写到这里,我不妨顺便介绍一下“四大中兴诗人”之一的杨万里的一首词,供大家参照对比。

    昭君怨·赋松上鸥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这首词,语言清明朴素,初看内容平淡,不过作者闲居生活的一个片段,但反复吟咏后方知笔墨隽秀,思致蕴藉。杨万里为人正直,因奸相专权愤而辞官归隐。他假借“鸥鹭忘机”典故,想忘掉尘世间一切污浊的心机,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排遣内心的忧愤苦闷。

    然而,同样是表达内心的愤懑,但格调高低一目了然。杨万里更多的是无奈,辛弃疾更多的是抗争。

    回来继续说稼轩。

    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句,出自《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那些所谓的经史子集等权威的书籍上说的话,难免与事实不符,不可一味采信。辛弃疾翻用此语有了进一步的诠释,他想表达的是,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但在世道日非的现实社会根本行不通,所以信它不如不信。

    下阕描写松人互动的情节,憨态可掬,活灵活现,却将作者执拗、自立、无畏的性情展露无遗。

    也是,醉昏头的哪是我辛弃疾,而是那帮纸醉金迷不思进取的奸邪佞臣啊!何况,我即使烂醉如泥,也会努力挣扎着站起来,不需旁人搀扶,更要对那些假意殷勤的小人断喝一声:滚开!

    辛弃疾心在“天山”,莫非也要像他的长辈陆游那样身老“沧洲”吗?究竟还要等待多久,才能擂响战鼓、沙场点兵,然后横戈跃马上阵杀敌,去“了却君王天下事”呢?

    他,不知道。

    前几年,虽说混的也不太顺,好坏手里还一度掌握钱财粮草,还能暗暗购置军备,训练甲士,组建军队,以图抗战大计,或者赈灾救荒造福一方百姓,而如今却废官罢退在家,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遇。然而,除了郁愤愁苦,他无计可施。

    他只能痴痴地等,哪怕每日忧心如焚,哪怕经常借酒消愁,以此麻痹自己的神经。

    好在阴暗的日子里,也不总是凄风苦雨,偶尔也会出现清风明月,更重要的是,这个黑白颠倒、泾渭不分的恶浊世道,终究不乏一些铁肩担义妙手著文的志士同仁。

    因此,辛弃疾孤独,但并不孤单。他对恢复大业始终充满了信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毕生只为杀贼的辛弃疾(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lx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