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作业本散文圣贤书友会
《论语》泰伯篇泰伯仁德之人

《论语》泰伯篇泰伯仁德之人

作者: 至善至柔 | 来源:发表于2022-01-26 10:18 被阅读0次

第一次四五天没有读学《论语》,没想到年前会这么多事情做,也是给自己找理由吧,今天继续学习《论语》泰伯篇。

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都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浅析:相传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是有圣德的人,就想把皇位传给季历,可是泰伯知道以后,就和自己的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国。

古公亶父死了之后,泰伯也没有回来奔丧,后来还断发文身,并且表示终身都不会返回,于是就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又传给了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

在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孔子来说,是相当值得拿出来夸赞一番的,因为孔子认为泰伯三次让位,他绝对是一位道德品质最高尚的人。

因为只有把天下让给贤者,天下才有可能得到良好的治理,才能够国泰民安,百姓不必生活在水深火热一中,那么能够让位的人,就显示出了他高尚的道德品格。

老百姓也会对这样的人满口称赞的,当然了,因为这样的人,简直少之又少,我们看过历史都知道,在那个年代别说是让位,不打掉脑袋争君位已属罕见!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三声,谨慎,畏惧的样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那么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说话就会尖酸刻薄。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浅析:“恭”“慎”“勇”“直”这些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要以“礼”来作为指导,因为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才能达到中庸的标准,否则就会乱了套的!

就好比一个刚成立的私营企业,开始几个人的时候,属于家族式管理,就可以用亲情来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每个人都会想着多做一些,多努力一点,都尽量的不去麻烦家人,也可以管理的很好。

但是如果企业做得越来越好,随着员工的增多,那么,就仅仅只靠亲情和家人们的仁德是不行的,就必须制定一些符合企业营销的管理制度,来对员工进行一些约束,也就是所谓的礼法!

也就是说,理发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我们自身拥有的仁德,这是我们内心自带的品德。

就像我们平时学习圣贤文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就会自然而然的给自己树立一个道德行为准则。比如在我们停车的时候,无论有没有画线,我们都会去规范的停车,而不会去影响他人。

那些道德品质高上的人,无论有没有外在的约束?他们都会按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来做事做人这样的人绝不会给任何人带来麻烦和困扰。

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没有自主性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就必须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

学习圣贤文化,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绝对是一件有益有利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学起来吧。

好了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是至善至柔,如果愿意可以陪伴你一起成长,加入简书会员,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开心的玩耍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泰伯篇泰伯仁德之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qn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