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阐幽读书
论语阐幽之二十五:跟着孔子学转物

论语阐幽之二十五:跟着孔子学转物

作者: 不居居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3-10-16 07:33 被阅读0次

君子、仁者、圣人,都有“修己”的工夫。君子倾向于修行圆满,仁者倾向于完成一番伟业,圣人修行、功业都很圆满。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⑴能否成就伟业,受若干客观因素制约。能否成为君子,却是个人说了算的。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⑵君子内求,小人外求。君子总想战胜自己,小人总想高人一等。君子靠真本事,小人靠搞关系。君子安于心智增长,小人追求感官刺激。君子追求形而上的道,小人追求形而下的利。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小人只担心升不升职级,不担心自己能不能胜任。⑶

鉴于周公辅佐周武王成就王业,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孔子也想用精英团队辅佐某个邦君重建“周朝”,结果却失败了。这充分说明,君子团队也未必能够取得成就王霸之业。但是,孔子成为至圣先师,其学说成为中华文明正脉,这又说明,君子团队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做君子,可能总是吃亏,君子精神、君子文化却永远令人敬佩。

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己以安人。”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这件事情。尧、舜那样的圣君,尚且担心难以做到呢!” ⑷孔子认为,“修己”是君子、圣贤的必要条件。修好自己,有机会就出来为社会做贡献,没有机会就可以像蘧伯玉⑸那样归隐。

君子虽然有若干值得称赞的优点,但是,总是吃亏、受伤。因此,聪明的小人,都推崇“丛林法则”,把自己发展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是,天地有正气。“仁道生生不息,一往无前;诬妄之道也经常存在,却是侥幸和临时的。” ⑹中国近代就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君子圣贤,正是他们带领全国人民建立、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新中国。

君子,刀刃向内,打扫私欲,提升能力,担当使命,遵守一大堆条条框框,而不贪图物质享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就需要了解一下“修己以敬”能够得到哪些隐藏的精神享受。

《论语》中,出现两次“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⑺这不是衍文和排版问题,而是在强调君子得到的“三大好处”。首先,修己以安人的君子,会开启智慧,解决了“脖后灰”问题,对世事不再迷惑。其次,会有“利他”“利社会”之心,不再为私欲忧愁,得到“孔颜之乐”。第三,对世上所有的事情,不再恐惧。

孔子说:“可以推举小人事奉君主吗?如果那样,未得到时,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⑻小人贪图名利,如热锅上的蚂蚁,患得患失,倍受煎熬,什么下三滥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比起君子“不惑,不忧,不惧”的轻安清凉。小人的炽热煎熬就太可悲了。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⑼是呀,光明的君子,在蛮夷之乡,也会使当地开化。明朝的王守仁在云南龙场所做的一切,就是“何陋之有”的最好注解。

环境永远影响不了君子的心境,君子却可以逐渐改变环境。

【注释】⑴见《论语》7.26。原文是: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参考译文:孔子说:“圣人,我没见到,能够见到努力成为圣人的君子,我就满意了。”孔子说:“纯善之人,我没见到,能够见到努力向善永不放弃的人,也算是不错的人。‘无’才可以成就‘有’;‘虚’才可以得到‘盈’,‘约束’才能获得‘安定’,这些道理很难懂吗?关键在于坚持不懈!”

⑵见《论语》15.21。原文是: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责求自己,小人求助于他人。”

⑶见《论语》15.19和1.16。原文是: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⑷见《论语》14.42。

⑸蘧伯玉(约前585年-前484年以后),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春秋时期卫国的著名大臣,曾辞官不做。

⑹见《论语》6.19。

⑺见《论语》9.29和14.28和12.4。

⑻见《论语》17.15。原文是: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可以推举品行恶劣的人事奉君主吗?如果推举他的话,当他没有得到禄位时,担心得不到它。已经得到禄位,又担心失去它。如果担心失去禄位,那就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了。”

⑼见《论语》9.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参考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居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阐幽之二十五:跟着孔子学转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sx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