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快乐足球的教育悖论

作者: 格质艺术研究室 | 来源:发表于2019-11-12 01:37 被阅读0次
    “大力神杯留给你,把足球还给我。”——有时,最有能力得到荣誉的人并不在乎荣誉。

    “当小孩在踢球时,他们在乎的不是胜负和金钱,而是纯粹的快乐。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快乐。”
    ——米卢的“快乐足球”理念常让人以为快乐会使人更接近成功。讽刺的是越这么想的人离成功反而越远。

    由于不爱运动的关系,我从来不关注足球比赛。印象中在电视里看球只有两次,一次是1999年中国女足世界杯决赛,另一次是2002年中国男足世界杯小组赛。中国女足和男足的战绩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这有限的几场比赛却均以失败而告终,成为了我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

    十五年后的今天,情况也没有太多好转。中国男足的臭,不仅已经可以作为臭豆腐店的招牌,甚至可以在电视台跨年晚会里被当作笑点公开谈论。按理说现在大抵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愿意针对不利言论维权、辟谣、警告什么的,不管舆论是真是假。但国足却很罕见地集体噤声——足球运动员们虽感到委屈,但又迟迟拿不出成绩,因此只好对铺天盖地一边倒的骂声选择委曲求全。

    说来也怪,中国人成绩欠佳的运动项目很多,为什么却唯独对足球如此耿耿于怀呢?有人说足球运动员的薪资与成绩不成正比,在团队合作项目上中国(作为重视集体的国家)也不应如此不堪,“13亿中国人找不出11个踢球的”云云;同时也有辩解称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团队意识薄弱,人口虽多但从业比例少,“你行你上”……双方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体制需要改革、教育需要提升。但在我看来,这个公认的结论有跑偏的嫌疑。

    所谓“产业”关心的更多是消费、而非产业前面的词缀。产业关心学校收入,却很少关心课程;产业在乎创意盈利,却不在乎美学素养。足球运动的本质既非市场广阔的生意、亦非体育版本的军备竞赛,而是游戏——体制与教育的改革能让我们更顺利地沉迷于兴趣爱好吗?

    恐怕不能。就像我在上篇《被俘获的学生》一文里所说,我们的教育是“反沉迷、防享受”的。在以考学为教育目标、就业为考学目标的社会背景下,与未来事业无关的兴趣爱好是需要被尽早抹杀的异类:要么不能喜欢足球,要么就必须靠足球发达。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享受游戏所带来的简单快乐。一旦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快乐以外的东西上(面子,成绩,金钱等),我们便注定不是好的玩家。如果体制与教育改革的直接目标仍是让国足走向胜利,那我想说这个目标即使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失败的。

    我虽不爱运动,但我理解运动的快乐,正如我享受艺术的美感。快乐与美的意义不在于它们能为我带来什么,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意义。如果足球教育要提升,我认为第一节课便应是教会大家怎样尽情玩耍——这是我们童年时曾一度拥有、又被教育辛苦磨灭了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13 快乐足球的教育悖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zx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