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完了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接下来就是监考、改卷的收尾工作,一学期竟然这么快就到了尾声。坐下来休息,打开简书,看到静思新发布的文章,蓦然发觉2018年也只剩下184天了,感慨时光流逝,被我定义为“学习之年"的2018已经过半,我都收获了什么,离年初定的目标,离我期望的自己还有多远呢。
今天暂且,谈谈我这学期在教学工作上的一些成长和体会吧。
1 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
这半年是教研室教学工作量最重的半年,我们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地上课,我也承担了2017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三个大班的理论及实验课程,细细想来,这半年的授课自我感觉是近些年来最用心、最下功夫的一个学期,我开始慢慢在教学上走出“舒适区”,时刻弹窗提醒自己不要自动化授课,否则我的教学水平将永远止步不前。一个大学教师的成长笔记(一)
这学期,我利用空余时间,学完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中南大学的生理学课程,揣摩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安排,逐渐扫清了自己的知识盲点,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深度和广度。我想,尽管我们的学生是专科层次,但是作为老师,一旦站上讲台,对自己的要求要十倍于学生对我们的要求。
还记得,混沌大学的创始人—李善友曾经讲到,他这一生都要向熊彼特学习,著名的经济学之父,伟大的教师—熊彼特,每一年的课件都是全新的,每一次演讲都是唯一的讲稿,每隔几年就会重开一门新的课程。
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我也将视这位伟大的教师为精神偶像,不断反观自己,永远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水平有更高的追求,把每一节课都当成一件艺术品细细打磨。
2 让教学变得有温度
很多大学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完成讲授就完成了教学。这个学期,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转变对“教学”的认识,如果教学只是知识的传授,没有情感,没有温度,那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是在听了黄亚玲教授的讲座之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黄教授在讲座中一再告诉我们,要爱自己的学生,把学生真正装在心里。把学生装到你心里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无疑是高考的loser,所以我们想当然地为这些孩子贴上了很多标签,基础知识差、学习动力不足、没有自律性、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等等,所以,我们很轻易就放弃了他们,也自然把所有关于教学的失败归于学生身上,而从不去反思自己的不足。
这个学期,我逐渐转变自己的观念,有句话说“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是三流教师;把非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是一流教师”,的确,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培养非一流学生获得成功,而成为教育家。我们的学生只是高考的loser,不是人生的loser,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认真思考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这个非一流大学里也能接受到一流的教育。
我知道,让自己从一个“知识搬运工”进化为“有温度的教育者”很难,但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固有的思维模式,然后慢慢去摸索和尝试,这学期,我努力在做,我试着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尽力多记住一些学生的名字,多给他们一个微笑和鼓励的眼神,多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要,我相信,当教育中有了爱,有了信任,有了温度,当我们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学生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感动就会在拐角处不期而至。
我最喜爱的作家连岳说过,一个好老师的作用,就是他能让每一个教过的学生都有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我期望,我能成为这样的好老师。
3 教是最好的学
因为开始写作,我逐渐变成了一个喜欢思考、爱琢磨的人,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信息变得敏感,开始用心体会每一个当下的体验,这学期,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就是:教是最好、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之一。
之前因为教学大纲所限,也更因为懒惰和对自己没有过高的要求,所以在专业知识上存在一些盲点,有时候尽管也对这部分遗漏的知识进行过学习和梳理,但是因为课堂上讲不到,所以很快就会忘记,无法内化。这个学期,我要求自己,必须扫清这些知识盲点,然后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当我带着这样的态度,带着学了之后要去教的想法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然后当我把这些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再复述给学生以后,这些曾经的盲点内容就开始真正变成了我自己的东西。
我们从婴幼儿开始,学习就在这样一遍遍的复述中完成,作为教师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就是我复述的对象,我学习的每一个新的知识都会在课堂一遍遍的讲授中不断得到巩固、梳理和内化。
我突然想起几年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修的时候,有几个老师总是喜欢每节课留几分钟的时间,让一两位同学上台讲授提前布置好的一个知识点,这似乎成了他们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其实我也偶尔用过这样的方法,但认识不深刻,似乎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今天我终于体会到其中的“道”,只有当我在“道”的层面深刻认识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我想我才能游刃有余,更加合理、有效的应用它。
4 不要急于改变别人
当我在成长的路上后知后觉,加足马力向前进的时候,觉得时间是如此短暂,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但是分身法术,也常常不禁为自己荒废的那些时光扼腕叹息,我梦想着自己能够重回校园时光,这样我就会牢牢抓住人生关键的时间窗口,给自己的人生多一次改写的机会。
所以,看着这些年少的孩子,看着他们的注意力被肥皂剧、抖音、吃鸡、王者荣耀等无情的收割,看着他们的青春被肆意地挥霍而不自知,我就特别想去改变他们,但是我意识到,无论你想改变的是谁,爱人,父母,孩子,学生,改变一个人都是何等的困难,想想我们改变自己伴侣的经历吧,有时候只要我们动了念想要改变他,他就会本能地抗拒、退缩,所以,一个人的改变源于他自己真的想改变,而你恰恰在合适的时候出现了,如同一部没有油的车子,你刚好给他加足了油,可以让他奋力向前冲。
这个学期,我会偶尔在课堂和课下给他们一些知识之外的信息传递,试图帮助他们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他们相信这次失败的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判决书,也不是人生的终点,到了大学,一切只是个开始;对一些比较努力,家庭条件还可以的孩子,我会鼓励他们好好复习英语,考专升本,考研,考博,为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多添加一份筹码;我给他们推荐书单,鼓励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去阅读,读一些能让自己发生改变的书。
我知道,我做的这些也许暂时并不能让他们改变多少,但是教育本来就不是靠一些大的big moments,教育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细水长流的事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因一个特别的时机,他会回忆起我说过的话,我身体力行做的事情,于是改变就发生了,谁知道呢,一切皆有可能。
我想,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时刻牢记荣格离世前说的那段话:“作为老师,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对太阳的反应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会躲开。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迹象,那是因为还没到那个时间点。”
结语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当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曾经的疲惫辛劳、职业倦怠全都烟消云散,在不断地努力和实践中,我逐渐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密码,在此也希望每一个同行都能早日如愿找到!
作者| 蔡智慧
80后,大学教师,七岁孩子的妈妈,热爱阅读和写作,相信写作+工作,越写越快乐!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后知后觉,不想再接受既不精彩又不糟糕的人生,所以正式开启我的学习、认知之旅。
学习的过程很漫长,开始更不容易,让我们一起见证积累的力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