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故事是如何形成的?
当我从记忆中寻找答案时,我发现自己早在小学时就无意间找到了问题的一个关键:兴趣。
当时我们喜欢玩一种故事接龙的游戏,就是编一个大致的故事,把班上的同学放进去,然后每个人写一段,可能上一段故事里你还在叱咤风云,下一段你就挨揍了。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几乎每个人都会在自己负责的故事中把自己编得风光一些,顺便踩一下别人。这样的故事全都有头无尾,最后草草收场,不过过程是很有趣的,当时我已经试着把故事编得合理些,让各部分的衔接顺畅一些,我觉得这可以算作我写故事的雏形。
在不知多少年前,有一群老外也这么玩过,有一次聚会上,有一个叫拜伦的诗人提议,每人写一篇恐怖小说,其中一个叫玛丽.雪莱的妹子比较认真负责,她写下了一部长篇,名字叫做《弗兰肯斯坦》,是后世科幻小说的鼻祖。而提议者拜伦只写了一部分就鸽了,他家的大夫对这种太监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收集了他的残稿,在此基础上写下了一篇叫做《吸血鬼》的小说,这篇小说要早于更为著名的《德古拉》。
乐趣的作用真的很大,他可以促使故事的发生,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苦难是文学创作的养料。”先不论对错,我发现当一个人处在一个极为痛苦的环境中时,他是很难去进行创作的,既没时间,也没精力。于是我得出一个欠欠儿的结论,别人的苦难是你创作的养料。
这个别人不止包括除你之外的人,也包括过去的自己,因为现在不可描述,未来又不可知,所以我们只能描述过去的事,而过去的你和现在你存在很大差别,所以与别人其实是类似的。
想要创作的作家,当时心情一定不坏,至少没差到会对写作造成影响,关键在于,他很有兴趣。
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培养兴趣的过程,灵感的枯竭可能只是乐趣的枯竭,所以对于那些疑似灵感枯竭的朋友,我想对你们说,不必担心和急躁,你可能只是暂时没了兴趣,这段时间里你可以随便出去转转,看看花,看看草,逗逗邻居大金毛,虽然未必能找回兴趣,但至少心情好了。
好了,接着说我小学故事接龙的事,只是出于兴趣的话,你其实随便写什么内容都行,你写你左手拿着屠龙刀,右手拿着激光剑,脚踩风火轮,系着红领巾,一拳打翻二十个教导主任,这都没问题的。但这只在某个阶段很有乐趣,过了这个阶段乐趣就没那么大了,而且这种其实属于自娱自乐,要想成为作家,你的作品是要给别人看的。那你就要追求更为广泛的共鸣。
我跟一些人聊天的时候,常常就会听到类似的话,我要获取更多的读者,让作品更通俗,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这话听上去似乎无比正确,然后呢?怎么做?我觉得很多人话里都藏着一句没说出的话,我想写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能够获得大众的喜欢,觉得自己能够拥有掌握大众审美的能力。凭什么?
任何能够拥有广泛关注的作品,都必然有不喜欢的人,创作者如果能接受这一点,就不会去思考怎样去获取更多读者的关注,因为有些读者是你付出多少精力也争取不来的,写好自己的作品,表达好自己的情感,这是前提。有很多作品我并没有与作者相关的经历,但我仍然能够被打动,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情感是共同的,我能用自己的经历去理解她的情感,另一方面,她把这一方面诠释得也足够深刻到位,因为她有着相应的经历。
说了半天共鸣,但我一直没说共鸣是从何而来,这涉及到故事形成的另一个关键,素材的收集。
书籍、电影、动画、综艺,现代传媒如此丰富,我们可以从任何形式中收集到素材,只要你愿意并有时间。但最能引起共鸣的,永远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中的大事件当然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小事件也常常不容忽视。
其实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事都是琐事,我看到很多简书上的日更也大多数是这样,讲讲琐事,宣泄一下情感,我觉得记录琐事要比直接宣泄情感要好,如果只是单纯宣泄情感,可能过个几年,我就忘了当时为什么会是这种感觉了,但具体事件能够帮我稍微回忆起来一部分,可以当做素材库去用。
不过琐事也不是故事,但他有变成故事的可能性,只要你愿意稍微往下延伸一下。
我是个很容易走神的人,可能骑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脚步蹒跚,嘴里碎碎念的老人,就会想他可能年轻时是个冷酷的短跑健将,总是默不作声地超越对手,后来他娶了一个太太,太太是一个比较爱念叨的人,于是为了能和太太聊天,他把自己的速度也提上去了,他们早上一起跑步晨练,一起跑步去买菜,一边做着这些,一边嘴里唠叨个没完,后来太太不在了,而老人成为了一个不再跑步的唠叨老头。
有时候看到修车大爷,我会想他表面上是个修车大爷,实际上是个民间科学家,正在偷偷进行着一项发明创造,当他的创造成功后,人们可以骑着自行车经过月亮,然后他就可以收费了,骑一次十块钱,十五两次,团购优惠更大。
我住的小区电梯很老旧,我总是被困在电梯里,跟物业联系后,我就又开始走神,我会想跟我困在一起的人里面其实有个杀手,他刚接了一单准备来小区解决个人,但被困在了电梯里,当他从电梯里出来后,那个人已经去上班了,得以逃过一劫。当然被困在电梯里这件事我确实写到了小说里,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豌豆先生的假期》,里面我给困电梯里起了个称呼,叫“密室逃脱”。
不仅是人,我有时候看到一些场景也会走神,比如现在,秦皇岛还没下过雪,但河面已经结冰,白天会有很多小孩滑冰,晚上河面空荡荡的,围绕着河边的那一圈,会有灯亮起,照在冰面上,很幽静的感觉。我觉得那个场景很美,每当经过这片河面时,我都会想象在月光之下,有一白衣少女站在冻结的河面上,眺望远方,她的神情可以是淡漠的,也可以充满渴望,她在渴望什么?思考下去,故事就可以继续发展下去。
大家发现没有,我的很多故事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向下拓展了那么一点。
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少了发现美的眼睛。我可以化用一下,世界上不缺少故事,只是缺少发现故事的眼睛。很多人拥有着很丰富的人生经历,但写出的东西却很干瘪,因为他已经无意间错过了太多故事形成的可能性,我会觉得这挺可惜的,也想试着做些什么,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常常抱怨,又度过了平平无奇的一天,或者是一年下来,什么都没干,但仔细想想,那些匆匆而过的日子真的平淡无奇吗?那个在面馆吃着一碗热汤面的人,那个跟你一起等红灯的美团骑手,漂亮姑娘带着三只博美逛街,有一只跑着跑着就跑错了方向,愣了一会儿,又跑了回来……环卫工人正在清理落叶,如今只是几片,但几个月前,街道上曾经落叶纷飞,再多倒上几个月,他们在清理的则是飘飞如雪的柳絮……
可能我们匆匆而过,不曾停留,也许我们不屑,这样的故事不值得描述。这些故事就像是那些落叶,如果不曾拾取,做成书签留存,很快就会消失在大地里,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等到来年春天,又会长出新的叶子。
只是于我而言,当我把心放慢一些,更多地去体悟生活时,当我在一个路口把口罩摘下,去看看这个世界时,我会觉得,呼吸到的空气都比以前清冽了许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