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和我喜欢的一位小妹妹娜娜聚了聚,她刚读研一,和我分享了很多自己从大学阶段过渡到研究生阶段的成长经历和心得,让我感触很深。我鼓励她把这些心得体会写下来,分享给更多人,希望能对大家有益。
下文为英语专业的娜娜的大学四年总结。
回头看走过的路,总会有很多感触。在和茜喵畅谈了一下午后,她鼓励我把自己的成长感受写下来,给自己做个总结,同时也可以帮助别人,特别是自己的学弟学妹,希望他们能少走一些我走过的弯路。接下来,我会从大学生涯规划、专业知识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经历。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是一名普通师范院校的研一在读生,专业是这两年大红大紫的“MTI”(翻译专业硕士)。我本科在一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三本院校,读的商务英语专业。我大学四年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7个学期一等奖学金的获得者,四年间“三好学生”、“优秀班干”等荣誉证书可以说是拿到手软,大四的时候通过考研来了这所普通的师范院校读翻译硕士。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我算是比较优秀的,我自己也曾这样认为过,但是来到了新环境,又通过出国交流和更优秀的人接触后,我才发现,曾经的自己是有多么的naive。
高考后因为在所有科目中只有英语考得还算可以,对英语说不上喜欢但也不讨厌,所以填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语专业。进入一所年轻的三本院校后,我向父亲许下承诺,接下来的四年一定好好学习,考上研究生。于是我的大学四年基本上就是“三点一线”---宿舍、图书馆、教室,只有偶尔在室友的“怂恿”下会出去玩耍。可以说,我把大学生活的绝大部分过得像高中一样。
读者朋友们听我这么一说,可能以为我的专业技能已经练就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我曾经也这么以为。因为我不光每次专业成绩是数一数二,还一次性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四级和专业英语八级的考试,同时还考了一些其他的证书,也都是一次性通过。我曾经以为,只要我能考到足够多的证书,我的专业技能肯定会得以提升,于是在别人或真或假的“恭维”中我对自己的认识渐渐产生了偏差。
这也许和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也有一些关系,但我在这里并不想抨击中国的教育体制,毕竟在同样的教育体制下,仍旧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非常优秀,而我仍然不够优秀,一定有自身的原因,而我想我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和胆识。
我这里说的“胆识”其实是一种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这和判断力息息相关。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是这样,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特别相信老师说的话,我们可能会把父母的谆谆教诲视为唠叨,但却觉得老师说的一切都是对的。这种思想我在上了研究生后才有所改善,就是在去年,我才明白不要去迷信所谓的“权威”,人要有适当的“叛逆心”。
从小到大我都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虽然成绩不好,但是思想品德优良,学习也还算认真(当然,很多时候是装出来的,只是我自己都把自己给骗了),从来不调皮捣蛋,成绩永远都在中下游飘动。对我这样的学生,老师一般都是“忽视”的,而成绩不好的我为了能在五六十人的大班级中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就只有靠热心的劳动,所以,老师对我的期末评语永远都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乖孩子”,而我也一直默认那些不听老师话的孩子是坏孩子。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混过了我的高中,最终来到了这所年轻的本三院校。
本科的老师会经常向我们强调证书的重要性,为了鼓励我们认真学习,学院规定,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专业四级考试才能拿到毕业证,必须通过专业八级考试才能拿到学位证。从一进大学,辅导员,任课老师,都在向我们灌输认真学习,不要挂科以及通过各种考试的重要性,对老师向来言听计从的我就鼓足了劲学,获得了一大包的证书,可以说这下这些证书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我想这样的我,应该具备出去找工作的自信和实力了,然而,几次翻译实践和出国交流游学的经历击垮了我所有的自信,也让我在痛苦中逐渐认清了自己的真实实力-“一个运气不错的考试机器”。
很多非985、211的普通院校英语专业的同学都应该有所体会,其实只要期末把重点背背,平时随便做做样子,期末都能有个不错的成绩,至于老师上课大多数还是照本(or照ppt)宣科,所讲的东西大都很枯燥无聊,而且如果考完试后不复习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同样,自己在准备考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如果不在实际中操练,时间一长也就记不得什么了。学校鼓励你去考证,其实也是有学校的目的地,一方面是为你好,希望你不要虚度宝贵的年华,另一方面是为以后的招生宣传能更有底气。
至于老师,难道他们会说自己的课没用让你不要太用心听讲吗?也许有的老师真的能在课堂上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英语的魅力,但那样的老师一定是自身学识渊博,同时人生经历丰富,并且真心想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而普通院校,特别我本科这样刚成立不久的三本院校,大部分的老师是比较年轻的,选择来到这个三线城市的不入流的学校工作,很多老师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的(此处仅是自己的个人经验体会,没有抨击任何人的意思)。负责任的老师会在课前认真备课,但是课程内容多是枯燥无味,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所以上出来的课依然是死气沉沉。不负责的老师在课前就连ppt都不预习一下,上课乱讲一汽,这样混课时费的老师在我的本科院校大有人在,毕竟是大学,没有升学率的压力,老师认真不认真,只要不出大事课时费照常拿,更有甚者,搞副业开店在课堂上公开宣传自己的品牌的老师我也见识过。
总之,越是不入流的学校这样的老师就越多,而如果一个学生还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只是唯老师是从,那就是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了。我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发现,用人单位真正看中的不是你的证书,而是你的实力。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听说读写译这五大基本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口语能力。可以说是语言类专业学生的门面,门面不好,房间里再装饰华丽人家也没空去欣赏。而口语和写作能力都属于输出,指望着老师上课传授的那些知识就能给予你足够的输入吗?当然不行,特别是上述提及的那些不入流院校的老师,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们的课听了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用那些时间好好读读英语原著,练练听力。现在网络资源那么发达,网上有很多紧随实事潮流的英文材料,静下心来好好读一篇或者听一篇新闻材料,比费力集中你的注意力去听那些老师读ppt要有意义的多。
我们本科班上有一个姑娘,人虽漂亮小巧但很有自己的主见,当然也很叛逆。她学习也很认真,但她从来对这些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非常上心,通常只是随便做做,交差了事。期末考试也不会像我们一样那么拼命地背书,考试结果也只是中等偏上,可是她不在乎奖学金多那200元钱(我们一等奖学金是500块,二等是300块),她曾问我:“干嘛那么认真写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花那么多时间写,老师有几个是认真看的,还不是随便改改,写的多的打个优秀。”
可当时愚昧的我并没有把她的话当回事,于是,我就按着自己的学习方式学,她把上课和做作业的时间节约下来看课外书,听听力,看美剧,结果,在大三第一节口译课上,她主动起来发言,一口流利地道的美式口语把老师和同学都惊呆了,我们甚至觉得她的口语比老师还标准。毕竟刚上大学的时候,大家的口语水平都差不多,可是二年的时间,人家的口语水平可以甩我们好多条街。
用这个事例,就是希望告诉大家,不要太相信老师的话,毕竟老师的水平也层次不齐,说话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要有适当的“叛逆精神”,像这位同学一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并且敢于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我们那么相信老师,或者说不敢自己独立做出判断,很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害怕自己因为没有听老师的而导致失败,无法面对失败后的自己,总是寄希望于老师或者他人帮自己做决定。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英语从来都不是单纯靠别人教好的,更多的还是靠自己去学,读原著练听力,这些看似难以量化的努力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的,而很多人却没有坚持下去,总觉得考证更容易量化自己的努力和成果,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这种想法支配了我的大学四年,我不会再让它支配我研究生的宝贵时光。
对于不入流学校的同学,我的建议是能考研就考研,平台和环境对你很重要,三本的学习状态和一本绝对是不一样的。我也是在上了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后,才接触了一些更优秀的人,包括老师和同学,这些人启发了我的思考,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如果还有机会,我真希望能再去更好的学校,体会更浓厚的学习氛围。
对于不打算考研的同学,我建议首先定好毕业后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去学一些有用的知识,除此之外,多去实践,放假了不要赖在家里吹空调,努力去需找实践的机会,如果身边的环境没有多少让你上进的动力的话,就在社会上去接触更优秀的人吧,优秀的人能启发你的思考甚至改变你的人生,所谓拉平理论,便是这个道理。
愿还是学生的你们能不负大好光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请务必加油!
目前日更中,欢迎交流讨论
转载请联系我的经纪人:加油小毛虫
网友评论
嗯嗯
会的
谢谢
do it
正考虑考不考研。写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