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壳
01.
3月22日晚21时20分左右,南方医科大学学生公寓内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2013级学生刘某持刀行凶,两名同学在阻止过程中受到伤害,一死一伤,刘某当即被控制。
南方医科大学官微截图 南方医科大学官微截图两名被害人系大四同学,为阻止刘某向同学持刀行凶铤身而出,搏斗过程中严重受伤。陈同学经医护人员现场抢救无效离开人世。3月24日早,受伤的梁同学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据悉,陈同学已通过考研笔试,距离中山大学复试还有一天,却被隔壁寝室12级留级同专业同学刘某用小刀在宿舍杀害。
02.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听说大学生杀害同学事件了。从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到2013年愚人节的复旦投毒事件,到今天的南医大学生捅死同学事件。这样的悲剧实在令人痛心。
他们明明是天子骄子,是应试教育的佼佼者,可以有一番作为;他们却成了杀人恶魔,狠狠打脸应试教育,祸害一个又一个家庭。他们的共同点是孤僻冷漠、钻牛角尖、偏激敏感、极其自卑又极其自尊。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学校责任?家庭教育?还是社会环境影响?如何才能让“马加爵”类案件永远停留在过去,不再出现下一个“马加爵”。
学校是否有责任?高校是否开设有心理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室的大门是否畅通的为孩子们打开?当出现不和谐的苗头时是否有人介入疏导?打小的思想品德课是否还总被语数英霸占?
当年在学校复习考试的时候,自习室曾发生一件持刀伤人事件,起因就是两个人因打开水发生纠纷,武汉天热,又正值考研司考复习关键时期,人人压力大,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听说水房留了一地的血。
伤人者的父亲找到正在校法律援助中心值班的我们,问学校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且表示自己的孩子有精神疾病。其实这个问题今天回想起来也是很难回答的。
学校应当重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理论上每个年级段都配有辅导员,应当定期走访或谈话,尤其是备考冲刺阶段这样的特殊时期应当重点关注高度重视。
学校可能存在疏忽,但毕竟上了大学高年级的一般都是成年人,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且像这样特殊时间段里的爆发很难预料也很难控制。至于伤人者的精神状态涉及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问题,可以待鉴定机构确认。
这件事情的后续就是周围的同学很长时间不敢去自习室温书,学院召开年级大会,给大家鼓气加油并建议大家学会放松和减压。和这次的事件很类似,只是彼时还有挽回的余地。
但是,大学四年我确实不知道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哪里,也从未接触过心理教育课程,小时候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也总是被主流课程占领。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30年前的电影《十诫之杀人》对暴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站在年轻律师的视角,用回闪的镜头告诉我们,生命中任何变化都可以改变以后所发生的事。
如果多一些关注,会不会少一些自卑?
如果多一些引导,会不会少一些戾气?
如果多一些预防,会不会少一些悲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性格是多年的养成,他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也离不开学校的多年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至高的权威。所以也想在此呼吁各位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学的老师们能够做多一些,再多一些,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也请花一些心思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毕竟,教育的目的除了提高智慧,也是为了培养好人(哈佛大学“a fine human being")。那些花儿会终身感谢你曾经给予的雨露和阳光。
03.
我也曾有一个教师梦,后来机缘巧合考入检察系统,成为一名检察官。我发现检察官和教师是有相通之处的。
去年六一儿童节,我有幸代表单位给一所小学的300名学生讲课,主题是《守护爱,守护梦想——青少年犯罪与自我保护》。
作者讲课现场图总有人觉得外宣的检察官不务正业不是真正的检察官,那么你们理解的检察官的正业应该是什么呢?是把所有坏人一律逮捕、一律公诉、一律重判么?刑法的目的除了惩罚犯罪,还有下半句也极其重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外宣检察官的职责是什么呢?是宣传检察工作展示检察形象,告诉人们检察官可以信任,迷途的坏人可以来自首,法律会对其宽容;遇难的好人可以来举报,法律会施以援手。
孩子们请相信检察官,犯罪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包括可能被犯罪时的防拐小妙招、防性侵口诀、可能涉及犯罪的不可轻易碰毒品、不可伤害他人身体。
我告诉孩子们:人都有迷茫的时候,有低潮的时候,有愤怒的时候,但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智,人懂得控制自己。
当你觉得怒火中烧的时候,试试掐自己的手指并倒数十个数,会不会冷静一些,每次控制不住想冲我儿发火的时候,我都会这么做,效果立竿见影。
04.
其实很多事情,回过头来想想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碎的小事,只是在当时的当局者看来事关尊严、事关“重大”,只是过不去当时的坎。
总觉得亡羊补牢为时还是晚了,最佳方案自然是事先的预防。检察官何苦要捕尽天下所有人、诉尽天下所有人呢?检察官和医生一样,手持锋利的手术刀,将犯罪嫌疑人身上长脓的伤口割开,放掉坏血,令其重获新生。
打击犯罪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打击本身,还是为了救人,检察官严峻的面孔背后,仍然保有一颗仁心。
正是怀着这样的一颗仁心,我们主动担起社会责任:一次次走进校园普法宣传、一遍遍讲课劝导孩子们警钟长鸣、一条条推送立志传递法律人正能量。
我在想,如果马加爵、林森浩、刘帅等可怜的迷途者也能听听检察官的宣讲,如果那些用心的宣讲能有一句讲进他们的心里,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可能就此改变。人生没有如果,可人生确实存在多种可能性不是么?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值得付出百倍的努力!
05.
初为人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希望孩子聪明伶俐、健康快乐。今天下班,我儿在沙发上玩玩具,我就坐在地毯上看着他,他玩了半个多小时,我看了半个多小时,期间他偶尔抬头看看我冲我笑。不想玩玩具了我们就读绘本。我想给他的是足够的安全感、信任和爱。
家是他永远的港湾,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遭遇任何挫折,都可以向父母倾诉,父母商量好遇事不先打骂而是先安抚和解决问题;信任他能独立搞定所有玩具,尽管孩子才一周七,但他也是一个小大人,除非孩子求助,否则不干预不打扰;全心全意爱他一生一世,很多孩子都是自父母处学会爱人和爱己。
其实,很多悲剧的发生,家庭教育的缺失都脱不了干系。留守儿童可不只存在于偏远的山区,忙于经商赚钱加班应酬的你又多久没有好好陪伴孩子了呢?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高质量陪伴远胜过金山银山。
马加爵、林森浩、刘帅等人又有多久没有和父母或者和任何人,好好聊过天好好倾诉过了呢?当一个人走进死胡同里的时候,是很难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的。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导师,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就有义务教导其走上正途。
小的时候,父母很忙,没有玩伴,便一个人去新华书店看书,地板上、楼梯上、长凳上(很少能坐到)都留下过一丝温度,也没有人教应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就随便翻,那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收获了很多良师益友。
我是幸运的撞开了一扇门,那么更多的“留守”儿童呢?其实人都是很害怕孤独的对么?那些伤人者只是用冷漠伪装自己,严重缺爱缺乏安全感。有些会选择自杀,伤害自己;有些会选择杀人,报复社会。
出现暴力事件的根源不是看书少,但因精神世界贫乏而缺乏正常宣泄方式,总憋着是会出事。人人都想要朋友,可是找不到怎么办?怕被拒绝怎么办?除了鼓励孩子鼓足勇气之外,还有一条更环保更方便的路子。
林清玄说: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的最好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人当依靠自己走出困局。但是比如抑郁症患者、留守儿童等心理问题,确实需要一定的外力帮助,在外力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出困局。这个外力包括事先的多措预防、事中的及时引导、事后的妥善处理。
作为一名母亲,教育子女,顾全小家;作为一名外宣检察官,传道授业,致力普法;作为一名公诉检察官,宽严相济,惩恶扬善。
如何拒绝出现下一个“马加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事关每一个人的安危,我们每一个人都任重而道远。
贝壳:一枚爱写字的法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