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同事谈起孩子的暑期生活,简直是罄竹难书:早上睡懒觉,不到中午不起床,晚上不睡觉,废寝忘食玩游戏,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
暑期变成了炼狱场。身边多的是逼着孩子变优秀的母亲,打着“还不是为了你好”的旗号,实施命令,控制,指责之能事,生生把一个柔软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刺猬。
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我一直自诩为是个比较开明的母亲,儿子不喜欢做的事,我一般也不去勉强。假期里,他说不补课,自己在家看书,我也随他去。
可是看到同事,朋友的孩子都在补课,我又开始焦虑起来,回家喋喋不休地跟儿子说,马上高三了,谁谁卯足了劲在补习,暑期是拉开成绩差距的时候,你这样下去不行啊,得加把劲啊!儿子默默看我一眼,不答话。
几次去儿子房间,发现他不是在看手机,就是在玩游戏,我的怒火顿时如火山喷发,各种埋怨指责批评如黄河之水滔滔而下,儿子毫无还嘴之机,只有翻白眼的份。
之后,不管我说什么,儿子都不接招,我用微信,用QQ轮番轰炸,也从不回应,只是每次见到我,都会身子不自觉地往后一缩。
儿子的这个动作,让我心中一紧:什么时候我成了这么糟糕的母亲?居然让儿子见我如见鬼魅。这样下去,除了收获儿子的疏远,对立之外,还能收获什么?
在一次晚饭后,我发微信给儿子:老妈的内心还住着个小女孩,她也需要你来哄,你来宠,你来爱。以前你会讲笑话逗老妈,会陪老妈散散步谈谈心,现在你只会陪着手机电脑,老妈好失落好孤独啊!
儿子发来两张图片,一个呆萌的孩子,旁边有一句话:真拿你没办法。嘿嘿看来这一招奏效了,至少他接招了。
不一会儿子走出房间,笑嘻嘻地拉着我的手出门散步去。
走在路上,我先向儿子道歉,说自己情绪不佳,态度不好,对不起。儿子忙说:“老妈,应该是我对不起,你心情不好还惹你生气,对不起!”
一番自我检讨后,隔在我们中间的那块冰慢慢融化了。
儿子和我聊起他同学的各种理想,直呼“太真实了。”我说:“古圣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那是谋道。周总理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那是谋国。那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儿子想了想说:“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读书。”
我问他:“那你如何去实现你的自身价值?难道整天捧着手机游戏就能实现吗?”
儿子有点委屈地说:“我该学习时还是学习的,我用手机也是跟同学交流学习情况,交流学习方法。我那些作业难道不用时间做的?再加上看书,听读,并不是老妈以为的都在玩。”
“你们和老师都觉得成绩好就会有一个好的未来,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工作好在哪里,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认为稳定高收入就是好工作。你们觉得考入北大清华就是成功,可我并不喜欢呀!”
“你们觉得成绩好就是优秀的,成绩不好就全盘否定。可有的人成绩好,思想品德不好,他学得越好对社会危害越大。每个人天赋不一样,你们老爱叫我们找找跟别人的差距,可老妈跟老妈之间也有差距呢!”
“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我会注重家庭教育,而不是一个劲地让他读书读书,说真的,我现在知识学得越多,却越来越迷茫。难道成绩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吗?”
我竟然无言以对,儿子说的没错啊,素质教育叫了多年,依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其实爱的是我们自己啊!我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控孩子,我们需要孩子成为我们的骄傲,在别人提起的时候感到自信自豪,孩子考上好大学,我们就觉得特别有面子,如果考不上就会觉得抬不起头。
大部分的孩子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只是被社会上的各种利益推搡着向前。家族需要他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学校需要他取得好成绩为校争光,成绩甚至成了政府政绩的一部分。
我们都得了焦虑症,患上急功近利的毛病。我们被成功学,鸡汤鸡血裹挟着,找不到出口时,就把这一切倒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最辛苦最劳累的一群人,因为他成了父母成就自己未实现的人生梦想的工具,我们没有办法慢慢等着孩子成长,嘴里说着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里想的是成功压倒一切。
曾经跟一位睿智的老师聊起心中的困惑,他说,孩子的问题大部分是我们成人的问题。
我们爱说教,看到不符合我们要求的就忙着指令,矫正,强迫,以为可以让孩子少走些弯路。但人的成长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很多事情需要体验后才会顿悟,我们的经验无法代替孩子的体验。我们都对自己很宽容,总说要悦纳自己,可是我们接纳孩子的缺点了吗?我们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吗?
对孩子,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以商量代替命令?以放手代替管制,以身教代替说教,以关爱代替唠叨呢?
有的家长可能会委屈地说,我对孩子的一切都是出于爱啊,如果不爱,我何必那么辛苦那么累?
我们误解了爱的定义,以为付出和给予就是爱,可无论你怎么一厢情愿地付出和给予,如果孩子感觉不到爱,那就成了他眼中的“瞎操心”。
有位作者说得好:“无论我们如何不够淡定,也要用我们的健康宽容的心态,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甚至用我们自己的反思和生活方式,给孩子展现一种淡定——当整个社会的人们都这样那样时,我就是不跟着跑。唯其如此,不能淡定的事,才能从我这儿变成历史。”
深以为然。当我们不再用一把标尺衡量孩子的成长,不再套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那么孩子就多了其他成长方式和活法,把孩子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比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重要多了。
我们害怕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确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这条道上杀出血路来。但是,站在时间的长河里,进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热身而已。学生时代,分数是唯一的评判标准,经过生活的洗礼后,明白成功和幸福的定义和标准太多了,没有一次考试可以定义你的人生。人生所需要的智慧,比应试所需要的智慧复杂全面多了。
想想我们现在,上了几天班,不也是盼着放假,可以睡懒觉,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吗?如果上了一天班,领导还各种挑剔,这样不行那样不好,恐怕心里都要骂娘了。学生上课时间比我们长,回来还要接受父母的各种挑剔,能不逆反吗?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说明他也在思考,我们不要再传递焦虑,也不要把孩子看死了,我们要始终相信条条道路都会通向罗马的。
儿子那天跟我说:“老妈你要和我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这几天想了很多,我不是要把自己变成“佛系妈妈”,但是鼓励自己要心平气和面对上天所有的馈赠,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着急处有自在。成长就是经历,体验,享受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直面人生,拥抱生命的全部。
学习心平气和做母亲
网友评论
还是静下心来,让自己成长,更让孩子成长吧!相信一切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