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野花新诗苑谈写作国学与传统文化
对闻一多“新三美”诗歌理论来源之研究

对闻一多“新三美”诗歌理论来源之研究

作者: 吴生善 | 来源:发表于2017-10-16 10:54 被阅读102次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诗历史上,闻一多先生是第一个提出“新诗格律”概念的人。他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诗的格律》的诗论文章,文中就新诗格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首先提出了新诗应具备的三个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后来人们便称此为新诗的“新三美”。关于新诗需要格律的理由,他首先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诗也同样需要有一个最起码的一些“规矩”,需要这些“规矩”的理由,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作诗就像是大伙儿在一起玩一场游戏,如果这个由众人参于的同一场游戏没有一个潜定的游戏规则,交由众人胡乱地玩,你玩你的,我玩我的,那样就不会玩出什么意思,就不会玩出什么乐趣来的。于是,他便在文中提出了新诗需要遵循的三个美,也即上述“新三美”,并对这“新三美”的具体内涵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大家可以查阅闻一多《诗的格律》来进行了解,我这里不再重复)

    “新三美”理论诞生后,其实践者主要是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领导的“新月派”诗人们(因他们大多拢聚在一个叫《新月》刊物上面得名)。“新月派”诗人很多,其中较为出名的还有诗歌理论家,翻译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朱湘、孙大雨以及后来的卞之琳等,其它人员一时详数不过来,这里也不作详细排队。

    我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对闻一多先生提出的“新三美”的理论来源作一番探讨,以便和同好者们进行共同的研究,愿听取不同批评意见。

    关于闻一多先生“新三美”理论的来源,我认为一定是得益于先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研究和探讨。闻先生及“新月派”的老诗人们都极精通于古诗文,他们在受启蒙教育时新诗还尚未诞生或是在刚刚萌芽状态中,所以他们受到的古诗文教育当然与我们当代人接受到的古诗文教育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们是一批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以及从各种花样唐诗宋词的“韵文”里走出来的一批—批学子。他们开始着手写新诗时,不可能不想到古诗,着重从古诗文中汲取养料是他们非常自然而又最易办得得手应心的事,这些你看他们中的许多人的用韵方式你也会知道一二了,就他们的用韵而言,他们也时常用“平水韵”(旧韵)做“韵脚”来写新诗,在他们的新诗中你也会常常品味出古诗的意境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大量地吸收了古诗文中的许多有用的诗歌的“原始元素”,这个我下面来将闻先生的“新三美”在古诗中找找其“注脚”也便明白了。

    我先来说说门闻先生提出的“音乐美” 。关于“音乐美”,指的是一首诗句子间词语的合成元素和用韵两方面,大家知道我们的古诗是没有不用韵的,(当然“新月派”也绝没有抛弃用韵,有人说徐志摩写诗不用韵,那只能说是他的肤浅,说明他没有发现徐先生的用韵规律),那么“用韵”我就不说了,下面单单来说说诗歌句子的词语结构,请看闻先生他自己的名篇《死水》中的两个例句---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句子由下面这些词语元素合成--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春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上面句子拆解开来你也就基本明白了,一句话或一句诗句原来都是由一些原始词语互相搭配面成的,如果将这些词进行一番合理的搭配,就会产一个读起来错落有致、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句子来的,因而这句子本身中间也便产生了一种音乐之美感,这种潜在于句子间的“音乐美”再加上诗歌和谐的用韵,就变成了一首美妙动听的如听音乐般的一首好诗了,这便是闻先生所指的“音乐美”。闻先生的《死水》通篇都是每句九字,每句由四个“音尺”组成(一个句子由四个原始词语组成就叫“四音尺”,如果是由三个原始词语组成的就是“三音尺”,以此类推。“音尺”有人也称“音步”,指的就是上面句子的词语组成结构)

    再来看古诗文中的“音尺”---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渡/玉门关

    (三音尺)

    再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两音尺)

    哈哈,这下你总该明白了吧,原来古诗好读好听是因为另外还有这些错落有致的词语在做支撑,难怪我们传统的古诗读起来首首美妙动听,句句音韵美妙,读诗有如在哼一段美妙乐章之感。有人说闻先生的“音乐美”是指要求有华丽的词藻,我这里特别提出反对意见。关于其它的例句,在古诗文篇篇皆是,读者可以信手拈来任意一些古诗,就像我上面所说的方法分析和解剖一下它的“音尺”就自然明白了,我这里不必再多言。

    上面我们既然找到了有关“音乐美”的来源依据,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绘画美”,绘画美就是指读一首诗最好能达到让读者有如欣赏一幅画的美感,使人读诗如看画,品诗有如身临画境的感觉。(这个嘛,不能要求每首诗都能做到了)。现在就请跟我来来找找古诗文中“绘画美”---

    千山/鸟飞绝

    万经/人踪灭

    孤舟/衰笠翁

    独钓/寒江雪

    你看上面这首诗多美呀,简直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画上一位笠翁渔夫在一片昏暗的夜色里独自坐在船头专心垂钓,身边还落下几片寒雪……

    再看另一幅画卷---

    两个/黄鹂/呜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下更绝了!四句话,第一幅是树前观黄鹂鸣翠柳之图,乃地上近景;第二幅青天飞白鹭,是抬头间望见的天上景色图;第三幅推窗望西岭白景图,乃窗外远景图;第四幅人立在门外江岸观望江上万里渔舟图,乃门前远近景组合图,这四幅分别描绘远近高低不同景像的画岂不美上加美,妙中生妙!

    其实,有“绘画美”意境的古诗也多了去了,望朋友们多留意一下也能随便找出许多篇来的。

    好了,我所要找的“音乐美”和“绘画美”依据都找到了,现在我们就去找“建筑美”。

    所谓“建筑美”指的就是诗体句与句,节与节,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整体外形结构,要求诗的整体结构要整齐或对称,让人看起来感到舒服。这个嘛,我就留给大家,相信大家一看古诗(词)的整洁的外型结构就一目了然了。因为五律(绝)是五个字的方阵;七律(绝)是七个字的方阵;词的上下阙之间一般都是结构对称,我是不必多费口舍的。

    写到最后,我不得不感谢我们的老一辈诗歌革命家们,他们都那么精通与深悉于祖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又怎能会随便舍弃掉祖国文化中最精粹的奇珍异宝呢!所以说他们是祖国文化遗产的最忠实的继承者、捍卫者和发展者,又岂能会成为像某些人一样的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反叛者”和“藐视者”呢!

    上面我既所以将闻先生的“新三美”和古诗联合起来进行分析,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三美”的更具体、更全面、更准确内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7e04c4f28da4:音尺是什么意思
        吴生善: @dx3907 “音尺”又称为“音步”,特指一个句子中的词组排列,如“我喜欢你”一句可以分拆为“我/喜欢/你”,“夏日的草原”可分解为“夏日的/草原”。

      本文标题:对闻一多“新三美”诗歌理论来源之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kk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