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惠书屋论语读书
《论语》讲堂留影138

《论语》讲堂留影138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4-01-17 21:52 被阅读0次

    2024-1-17 一百三十八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语音整理
    今天,我们继续来共同学习《论语·雍也篇》的第十九章。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这一章的主题是在说,一个君子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正直。
    与之类似的说法,孔子也有过,比如他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意思就是说,君子生存是因为他正直,而那些诬罔邪曲之人生存下来,是因为侥幸而免死。
    而在民间呢,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
    它所表达的意思似乎和孔子想要表达的大相径庭,差距太远。那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结果呈现出来呢?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孔子讲的是“人之生也直”,“人”并不是指所有人,而是指狭义的人,也就是君子、上等人,或者直接说是贵族、官僚。而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人,在《论语》里往往用“民”或者是“众”来表达。
    “罔”,就是君子之中的那些不直不仁者。孔子认为,“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所以孔子一旦涉及到上层建筑的时候,他所要表达的人都不是普通人,而是指官僚贵族,这样一来理解上就简单了。
    “免”就是免死、免罪。孔子的意思是啥呢,身为君子而不仁不直,根据周礼,就应该是被杀呈尸于朝,即使他们能够活下来,完全是因为侥幸。
    把孔子的这个原则,这个理论,放到十八大以后反腐倡廉斗争中就显示的比较清楚了,正直的官员,为民的官员,有才能的官员。都得以留任或者是升职,而一些贪腐分子要么是锒铛入狱,要么是判处死刑,这种状况表现的很明显。
    如果我们把这里这个“人”理解成所有人,包括普通人的话,大家就可能产生一些疑问,总是觉得有的人溜须拍马,弄虚作假,甚至呢,坑蒙拐骗,似乎过得也不错。
    那这种情况是不是完全因为侥幸而得以保存呢?显然不是。
    如果在人治时代这种情况下还会普遍的存在的话,那随着法制的健全,民主制度的完善,对这些不法分子呢,早晚都会有一个惩治的结果。那么这种情况呢,也会越来越少。换一个角度来讲,即使你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了财富和利益,但是,在心里你也不可能完全是坦然接受的。
    所以我们要摆正心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就是选择做一个正直的人,并不是一件让人吃亏的事。就算是暂时的侥幸获得的利益,从长远来看,他也无法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孔子他是在提醒我们,要想长久的好好的发展,还是要靠走正道。

    孙中兴详解

    这章因为句法结构不对称,而意思好像是对举,所以整句的意义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可是句法好像有问题。

    孔子说:“有的人正直地生活着,逆来顺受;有的人迷迷糊糊地过日子,只求能侥幸趋吉避凶。”

    皇侃对整句的解释是:“人得全生居世者,必由直行故也……生即由直,若有诬罔之人亦得生世者,是获幸而免死耳。”以后的邢昺和朱子大概也都是遵循这样的解释。

    如果第一句“人之生也直”没错,第二句似乎应该是“人之生也罔”;如果第二句句法没错,第一句应该是“直之生也”,并且在其后应该还有一句话来对应下句的“幸而免”才是。

    整句的意思关键在于“生”是指什么?前一章我们提过“生”的诸多含义。如果是“生性”,似乎可以说明第一句(人的生性是正直的),可是却说不通第二句(罔的生性是否侥幸躲过),所以似乎作“生活”解比较恰当。

    比较没问题的是此章中“直”和“罔”是相对的。“直”如果是“正直”,“罔”就是“不正直”。不正直的人碰到事情只求自己能侥幸免难,正直的人无论碰到好事坏事都会逆来顺受,坦然接受命运的挑战而不求侥幸逃避。这也呼应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7.3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篇》4.5)。

    比较值得注意的古注是刘宝楠。他将“直”解释为“诚”,而“诚者,内不自欺,外不欺人”。《论语》几乎没谈到“诚”,而《中庸》却是以“诚”为中心,刘宝楠的说法可以连接两本书的断裂处。刘宝楠也引到郑玄的说法,认为“人之生也直”是“性善说”,“罔之生”便是告子的“性恶说”。我觉得孔子对于“(人)性”只说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并没有特别明白强调善恶之别,所以这样的解释是不恰当的。

    毓老师将“人之生也直”和《易经》结合起来说,认为“直”并非“正直”,而是“人受天命而生”,“天命流行,人秉天道而生,各正性命,各直道而生”,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才能尽性,赞天地化育,与天地相参”。相形之下,“罔之生”就是“不能直道而生”,这就是以“罔道生存,不受灾难,那是侥幸”(许仁图《子曰论语》)。这和《礼记·中庸》开头所说的“天命之谓性”是同样的意思。可是我觉得这将前半句解释得很好,后半句就落空了:既然“人秉天命而生”,而且“人之生也直”,怎么还会有“罔之生”?

    这里毓老师把“直”提到天人相与的境界,和我在《公冶长篇》的举证“直并不是高阶道德”的解释不同。师生境界不同,并非只有孔门如此。知我罪我,请以证据为凭。

    钱穆讲解

    人群之生存,由有直道。罔者,诬罔不直义。于此人生大群中,亦有不直之人而得生存,此乃由于他人之有直道,乃幸而获免。正如不仁之人而得生存,亦赖人群之有仁道。若使人群尽是不仁不直,则久矣无此人群。《左传》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即谓此。

    〔按〕也有注家是这样解释的:人能生存于世上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侥幸地避免了祸害。后一句的解释似乎不准确,不正直的人如贪官奸商基数庞大,而躲过惩处的是占多数,这显然不是“侥幸”二个字能说通的。

    铎罡 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13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fl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