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在荆州任刺史的时候,一心想用恩德来对待江汉地区的百姓,耻于用威势严刑来整治人民。有一次,一位令史受杖刑,木棒只从令史的红衣上擦过。这时桓式年纪还小,从外面进来,说:“我刚才从官署经过,看见令史受杖刑,木棒子举起来高拂云脚,落下时低擦地面。”意思是讥讽没有打到令史身上。桓温说:“我还担心这也太重了呢。”
【原文】
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令史受杖,正从朱衣上过。桓式年少,从外来,云:“向从阁下过,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意讥不著。桓公云:“我犹患其重。”
桓温塑像【人物】
桓公: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幼年丧父,青年时结交名流,与刘惔、殷浩齐名。晋明帝司马绍之婿。后与庾翼相交,任琅邪内史,庾翼死,永和元年(345)人荆州刺史,握兵权。二年(346)出兵伐蜀,三年(347)定蜀,灭成汉,进位征西大将军。十年(354)第一次北伐,攻前秦入关中。十二年(356)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兴宁元年(363)任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后又兼扬州刺史,尽揽东晋大权。太和四年(369)第四次北伐,因军粮不继败归。六年(371)废司马奕为海西公,改立司马昱,即简文帝,以大司马专权。次年简文帝死,遗诏由太子司马曜继位,是为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七月病逝,追赠丞相,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霍光旧例,又赐九旒鸾辂、黄屋左纛等物。元兴二年(403)十一月,其子桓玄代晋称帝,建立桓楚,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墓为永崇陵。
桓式:桓歆,字叔道,小字武,桓温的第三个儿子,官至尚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