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玫瑰园树洞芬芳读书
读《鲁迅杂文精选》感抒

读《鲁迅杂文精选》感抒

作者: 青木樨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23:36 被阅读88次

在毛的时代,鲁迅在海峡两岸都是失真的。在大陆,官方蛮横地将其的一生定义为革命的一生,仿佛他真的是一个左派革命家;在仍处于戒严时期的海峡对岸,鲁迅的文字则因大陆的吹捧,一度被禁。

到了现在,失真与否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鲁迅的被遗忘竟然变成了事实。在对岸,台湾早已解除党禁报禁,人们读鲁迅,已经不如早年那般新鲜了;大陆则因文革时对鲁迅的过度消费,大谈鲁迅已经不再流行了。

那么,在这个颂圣成风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重读鲁迅?或者说,我们是否应该为了“三观”“正确”而不去读鲁迅呢?我想这些答案应该从书里找,从迅翁的文字里找。

鲁迅的作品,私以为小说是最好的。

“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

像这样富有乐律感的文字,一看到就想大声诵读出来,美到没有任何艺术形式可以与之比肩。可是要想更细腻的观察鲁迅,去看他的种种想法,去看他或激烈或温和的主张,还是要到杂文里去。

无所不包、无所不含谓之杂,杂文本身就包罗万象。

造字之目的,大约是为了记录,使人不再受结绳堆石之苦。到了春秋战国,有一句话叫“仲尼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文字还是为了记录,但文人手中的笔,已经开始鞭挞权力了。

迅翁手中的笔,则更是继承了这一传统,他记录这个国度,他不停地思索。他手中的笔像是一把尖锐的匕首,猛烈地剖开笼罩在国人头顶的大黑暗,他的思索正如暗夜中的闪电,明烈而充满力量。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已经不再属于鲁迅,二十一世纪是胡适的世纪,什么温和什么改良云云,可笑之至,不可名状。

“所以凡有时髦女子所表现的神气,是在招摇,也在固守,在罗致,也在抵御,像一切异性的亲人,也像一切异性的敌人,她在喜欢,也正在恼怒。这神气也传染了未成年的少女,我们有时会看见她们在店铺里购买东西,侧着头,佯嗔薄怒,如临大敌”

这叫过时?为何我身边的少女,仍然像八十年前迅翁所写的上海少女一样?“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就是‘他妈的’,围绕在上下和四旁,而且这还须在太平的时候”,这叫过时?难不成我们真的消灭了阶级、消灭了“他妈的”?“从此便是热闹、喧嚣。

而高墙后面,大厦中间,深闺里,黑狱里,客室里,秘密机关里,却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 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这叫过时?我左看右看,雪花膏大概是没人用了,但这个国度的每一个角落里依旧是惊人的漆黑。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断言,现今的中国仍然迫切地需要鲁迅,大先生的思想仍然流光溢彩呢?

一六年年初春晚不可以有差评,年末国产电影不可以打低分,有始有终,尽是雾霾,长久寒冬。纽约时报找的年度汉字便是先生所创造的“赵”字,当初先生所写“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已经成为国人自嘲反抗的标志,“赵”国一词,已经不再指向春秋战国,人心思乱,它直指人心。

近来坊间也盛行绝望。先生诞辰之时,民间自发纪念,陈希我写道“先生走了80年,中国仍在漫漫长夜,仍然有通缉、暗杀、禁书......不,更变本加厉了,让我不能不羡慕鲁迅所处的时代,那是一个多么好的时代”,余世存说“要讲出和认出这沉默失声的国民和国家,是困难的”,迅翁自己也曾经说过

“我有生以来,从未见过近来这样的黑暗,网密犬多,奖励人们去当恶人,真是无法忍受”。

假使迅翁活在现在,他又会如何发声呢?他难道也会为了“三观”、“温饱”,为了所谓的“稻粮谋”,去被迫表达?我想,先生一定会离开这个地方,继续发声,他无法忍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更不会放弃表达自由而去自我审查。但先生可从未绝望。

钱穆曾对弟子说,“鲁迅说尽了旧社会的中国。他的目的不是中国的毁灭,而是为求中国的再起”。鲁迅自己也曾经说过,“中国将来很有希望”。

当初先生为救中国,为了慰藉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写下无数美不胜收的篇章,到现在,我们如果因为其他不可思议的原因而不去读鲁迅或者不敢去读鲁迅,可以说是对汉语的侮辱,汉语的尊严与光荣将被我们这代人糟蹋殆尽。

“在所有现代人物中,最能引起我感怀的仍是鲁迅,仍是他对个体、独立、对清醒者、对无知无明状态的底层人的抒写。他像黑白无常那样纠缠,执着如厉鬼,仍是我们民族在宽容和解放前最欠缺的工作,把羞耻当作羞耻,把罪恶当作罪恶”。

还有他对自由的追求,“现代史上没有比鲁迅更自由的心灵。一切傍官傍商傍学者,都不免出让自由,但鲁迅以一支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挣得了自由”,而他所留给我们的文字,也实在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遮羞布。

那么,真实的鲁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敏感而多疑的道德家?猥琐的成功人士?专制的背书者?仁慈政权的诤臣?不不,他从来都不是这些,他被推举为左翼领袖,但一生从未从风从雨,他是独立的他自己。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一些关于“三观”的问题。开学之初,水浮莲文学社在广场散发书签似的纸张,我有幸拿了一张,清楚地记得,那上面印着“我们只提供自由的土壤”。这是我加入水浮莲的最初动力。可是进去后才发现,“三观”端正与否在文学社竟然会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政治不断地入侵我们的生活,犬儒文学又大行其道,“故父以戒子,师以率徒,兄以诏弟,夫妇朋友之相期望,莫不曰安分、曰晦、曰柔顺、曰服从、曰做官、曰发财”,这不是我所想的自由的土壤。

布罗茨基曾说,文学必须干预政治,直到政治不再干预文学为止。现在政治已经无孔不入,再奢谈不触及政治,已经不是一个正常智力的人所能想象的了。

假使连文学爱好的人都认为张嘉佳郭敬明大冰安妮宝贝是好的作家,认为“三观”端正是作文的必要前提,那么我想,某些文学爱好组织也应该解散了。

“在知识人缺席的时候,在时间发生而无声的时候,除了向英语世界,法语世界、德语世界的人们求助,我们普通人就是借用鲁迅的语言,模仿鲁迅的文字,努力地发声”,这大约算是我们读鲁迅的意义了。

中学课本里曾选了迅翁的一篇文章,我想引之作为结尾了。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r

相关文章

  • 读《鲁迅杂文精选》感抒

    在毛的时代,鲁迅在海峡两岸都是失真的。在大陆,官方蛮横地将其的一生定义为革命的一生,仿佛他真的是一个左派革命家;在...

  • 鲁迅杂文精选读后感

    说来惭愧,学了多年的语文,至今还不知道何为“杂文”,小说,诗,散文倒还能说出点所以然来。说起杂文,最好的例子便是鲁...

  • 以前听过的话只是听过,现在才觉得回味无穷

    猛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鲁迅 《鲁迅杂文精选》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 喜欢鲁迅你可能也会喜欢王小波

    从小读鲁迅文章,以为以后除了鲁迅的杂文,就再也不会喜欢别人的杂文了,就像自从看了杰森·斯坦森的硬汉形象电影之后,就...

  • 读鲁迅杂文有感

    倘若中国的年轻人都如我一般 那这个国家大抵也就无甚希望了

  • 读鲁迅杂文随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初识鲁迅的这句话,他便在我心里留下了这般爱憎分明的形象。鲁迅文风犀利充满讽刺,...

  • 我读鲁迅杂文

    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在读书时代,老师特别强调鲁迅先生的“三个家”的头衔顺序不能乱...

  • 读《鲁迅杂文》1

    《鲁迅杂文》买回家大约有两年了,一直在书架上积灰,每次将要翻开书开始读下去的时候,总会被其他的小说吸引目光,转而投...

  • 复归“从容”的人生样态

    近日,自己开启了为期一年的《鲁迅全集》读思计划。初读鲁迅先生的几篇杂文和小说,确实感认了鲁迅研究大师钱理群先生所讲...

  • 《鲁迅杂文集》= 等你指点

    读《鲁迅杂文集》不知道是我对鲁迅的作品知之甚少,还是最近文学读多了,有些多愁善感。这本书让我读的有点心...

网友评论

  • 韓羽: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在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创造的他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进行了批判;探索和研究国民性问题,暴露和批判过敏性弱点;对旧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文学进行了广泛广泛而深入的批判;积极歌颂了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鲁迅的杂文一次被称为“中国的民族魂”。
    鲁迅在小说散文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而且他一毕生心血和精力,创造了大量的独树一帜,无与伦比的杂文;这些杂文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对促进整个中国的革命斗争的人民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巨大作用。鲁迅用犀利的笔,写下了“篇篇杂文”如匕首,似投枪,直刺敌人要害,发挥无可代替的战斗作用。这些杂文对生活的反应敏感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正如先生所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政府的手足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自上而下的血路来的东西。
  • 小河边的依依杨柳:精彩,深度好文
  • YIYUEz:心灵自由
    青木樨:@YIYUEz 讯翁的文字总是越读越有味
  • Y丶暖:有很多人抨击鲁迅,说什么都有,好听的难听的,但我觉得那都不重要,欣赏作品就好,很赞的文章,祝您越写越好ꉂ(ˊᗜˋ*)
    青木樨:@Y丶暖 谢谢你呢,我只做自己的,别人怎么说我都会坚持。

本文标题:读《鲁迅杂文精选》感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ez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