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称利不什不变法,吾谓人不什不易旧。”
这是《曾文正公嘉言钞 • 书札》中具有数据尺度的一款嘉言,且是针对变革问题的,即是:变革带来的利益、好处达不到十倍,就不变革(变法,易旧)。这是“保守”还是“稳健”的作为呢?
在此嘉言,还有一个“句读”问题,即“吾谓人不什不易旧”。与前半句相对应,该是断为“利不什不变法,人不什不易旧”,而不是“先哲称”与“吾谓人”的对应。先哲讲“变法”问题,曾公讲“换人”问题。由此,这个嘉言的蕴含就是两个关键意义了。
首先是变革的利益取向。变革都该是发展价值取向的,发展的核心就在于实现利益最大化,故而“不什不变”。为什么要强调这“十倍”的变革利益好处呢?因为变革的人、财、物成本太高,特别在人上的“隐性成本”上尤其难以数量计算。所以,必须有“十倍”的利益好处才能“变法”。如果不计“什利”,往往是得不尝失。这在今天是不乏见的,相信大家都是有经验体会的,于此不赘言。以“人才”而论,没有充分量的人才储备,怎可轻易“易帅换将”?
其次是变革的谨慎作为。任何变革,都是利益好处与意外风险同在的。因而,实施变革就必须要有利与害的数据分析,这个“什利”无疑是提示了一个数据参数,或者称为变革的数据尺度,告诫我们:变革绝不是“拍脑呆”而为的事情,而是需要各关键方面的数据支撑的。以“易旧”而言,更换一个老将领(中高层主管、经理),不仅关系内外部关系的处理,还关系队伍的执行力、稳定与作风等各个方面,实为难以数量化计算的。最常见的是:一个优秀人才的进退,在组织机构中无疑是一次相当级别的“地震”。
最后,有专家言及曾公此款嘉言时说,天下真正可变的“法”不多,有硬度能力的“人才”亦不多,因而,没有“什利”还是“保守”些为上。这也是一种道理,可以作为参鉴。
总之,“稳中求进”该是曾公此言的旨趣吧!具体到各个组织机构,该是具体借鉴并具体作为的,天下没有“一刀切”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