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睁眼,看到微信里一位旅居加拿大的朋友被骗子给气着了。征得同意,全文转载如下: 使领馆骗子终于找上我了。还好前一阵就看到朋友圈的各种警告,加上以前读过一篇全面的文章,所以今早接到这个电话说是领馆打来的,我就准备好听听他们到底是怎么骗人的!
录音留言:“您好,这里是领事馆,我们将马上为你转接。”
切换到电话转接的声音,然后是留言信息:“这里是领事馆,您的电话在转接等待中......我们将对您的对话进行录音。” 一个男声出现:“这里是领馆前台人工服务,喂!” 我说:“喂,您是哪里的领馆?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是哪里的领馆,你不晓得吗?电话不是你打来的吗?有什么事?” 我说:“电话是你们打来的,你们是哪里的领馆?” ”你自己打的电话都不晓得,我这里是美国,你到底有什么事?”对方说话明显很气愤,老娘我也是怒火中烧,实在装不下去了:“麻烦你把舌头捋直了再去装骗子!你都不'晓得'我在哪,还骗人!!”
老公在旁边不知道什么人在电话里惹我生气,抢电话要听,电话被我挂断了。 骗子不甘心,穷追了几个电话。 我的感受:骗子切入真实的领馆号码,但是随机拨打电话,并不知道接电话人的所在地,所以不提是哪里的领馆。他们的目的无外乎骗取个人信息,银行账号,这些一定不能电话提供。有想逗他们玩的朋友,下次接到电话请继续。(全文完)
旧社会,江湖上的骗术,分为蜂麻燕雀。蜂,指的是群蜂蛰人,协同作案。麻,也作马,单枪匹马。燕,也作颜,以女色为诱饵行骗。雀,也作缺,指的是一帮人花钱买官,大捞一笔。
二十一世纪,骗术换汤不换药,只是技术手段上有所创新。
盛行一时的碰瓷儿,就是群蜂蛰人。
以招聘、做公益为由,骗财骗色,就是马。最近在悉尼唐人街附近转悠的假和尚,穿袈裟剃秃头,看见带着孩子的华人,就主动上前递过一个护身符,然后伸手要布施,少于一百块还不乐意,说你不虔诚,恐对孩子不利,和马三立相声《逗你玩儿》《挠挠》同出一门。
当今社会男女平等,谁忽悠谁都行!仙人跳、外国渣男去中国骗财骗色,都是燕门生意的与时俱进款。
花钱买官,为自己的家族企业和商业伙伴们大捞一笔保驾护航,亿万富豪参选总统,把全世界的水搅浑,从中渔利算不算是缺?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在2300年前就想明白了。
骗子无时无处不在,手法日新月异。吾辈小民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戒贪,戒恐,每天权当愚人节过。再接到此类电话,统一回复:“这里是澳大利亚联邦警察,你有什么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