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公园——摇滚音乐中的尼采

作者: 特朗安式回旋炮 | 来源:发表于2018-05-23 23:38 被阅读131次
    “Dust to dust, ashes to ashes.”——“尘归尘,土归土。”《Skin to Bone》“Like an army falling one by one by one.”——“就像溃败的军队,一个接一个倒下。”《In my remains》

    没有买过林肯公园的CD,也没有参加过林肯公园的演唱会,想到近期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人对中国的版权保护问题的指指点点;再想到,从初中的免费下载《Numb》的mp3,到现在从QQ音乐里免费离线试听《Bleed It Out》时,内心总是隐隐若若的感到一丝不安。但又自己默默辩护:现在的时代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就是要共享么?我们的国家是要走向共产主义的,既然共产主义,那么就是大家的么?虽然“强词夺理”,内心仍然是有点虚的。

    真的布道者不会在乎是收费还是免费,引起共鸣的音乐和哲理从来没有边界。就像《圣经》中“Ashes to ashes, and dust to dust; in the sure and certain hope of the resurrection unto eternal life.”——你是什么就终究是什么,生老病死,从哪里来就会回到哪里去。和“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其他音乐人所宣扬的“老子就是屌”、“今天我要和你睡”、“男欢女爱”等长期在billboard——“公告牌”榜首(参见前段时间史诗级大火的《Low》、《Despacito》、《Shape of you》宣传的主旨大为不同,无论是麦克•信田的饶舌,还是查思特•贝宁顿歇斯底里的嘶吼,他们更喜欢在音乐中散播自己对现实、人生、战争、理想、内心的看法,关注少数人群,为弱势群体发声,不断思考人生。例如在《Numb》中:

    “I've become so numb, I can't feel you there. I've become so tired, so much more aware. I've becoming this, all I want to do. Is be more like me and be less like you.”——“我变得如此麻木,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我变得好疲惫,却更警觉。我已经变成,我所想要的是更真实的我,变得不像你。”

    在本首曲目的MV中,讲述了一个在美帝学校不受欢迎的女生,一个人坚持自己卑微的、不被人理解的理想的故事。想想作为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被横加指责的我们,或者被恶意洗脑文《你的已经远远落后你的同辈》、《你的同辈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等等看似很有道理的文章攻击的我们,不负责任的把所当然的观点加于弟弟妹妹或下一代的我们,是不是早已忘了自己的初心?变得“行尸走肉”?忙忙碌碌?浑浑噩噩?不知道未来在哪儿?是不是为了隐藏自己而戴上了面具却摘不下来?

    所以,我们对别人的主观臆断,是不是在泯灭她的小幸福?每一次的不经意,是不是改变了另一个人的初心?父母再我们年少时为我们做着决定,我们是不是又再重复让自己的子女顺着我们的旨意循环往复?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将没有任何进步,只不过是再不断地犯错。

    譬如说,我们的领导被他们的上级、客户、领导,或者说因为工作需要一杯杯的灌酒,那么当他们坐到了原来领导的位置、或者有了同样的地位,他们的下级也会遵循同样的行为。那么会不会无限的循环往复?酒精伤脑伤肝伤肾伤胃,浪费粮食而且味道又烧又辣,我是感觉不到一丁点儿的喝酒快感。有那么些酿酒的粮食送往贫穷落后的地方,非洲能少饿死多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不仅仅是唐代才有的现象。

    批判的太多,思索的太多,音乐只是一种发泄,并不能解决什么。林肯公园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创作了诸如《In the end》、《In the remains》一类的曲目,来抒发并不能改变现状的一些苦闷。虽然中间也会有《Somewhere I belong》的自我安慰和《Bleed it out》的同流合污,但大多数还是无助的。也许反过来也是一种无助的痛苦,对于一般人忍忍也就过去了,但对于一直怒吼的查思特,可能只是不断地积累,最终背负的太多,2017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为林肯公园画上了句号。

    也许正是因为查思特的内向,麦克的东方属性,林肯公园才会带着审视者的视角,不断发出一种独立思考的声音,如果尼采发疯是注定的,那么查思特的上吊自杀也恐怕是冥冥当中注定的。

    麦克•信田将他在林肯公园的这种风格也带到了”Fort Minor”——黑暗堡垒。麦克在黑暗堡垒的首次发声《Remember the name》即获取格莱美奖,其后的《Believe me》、《Where’d you go》如今已成为经典佳作,关注友谊、人生、社会问题的视角从来没有改变。

    查思特的死可能真的给林肯公园画上了句号,林肯公园可能至此成为永恒。查思特只有一个,至少近几十年应该不会再有第二个无限嘶吼的男人了。

    有时候不幸总是扎堆发生,爱尔兰的国宝级乐队——小红莓乐队(一首《zombie》成为抨击现实与战争的成名作)的主唱桃乐丝在查思特死后几个月,也溘然长逝。也许关注战争、社会、思考人生注定会导致尼采或查思特的悲剧。

    但是人总要抗争的,不是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肯公园——摇滚音乐中的尼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tj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