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构建技能管理知识体系
这里有关于幸福的新角度分析,定义自己的认识幸福公式

这里有关于幸福的新角度分析,定义自己的认识幸福公式

作者: 天地悠悠然 | 来源:发表于2019-11-06 21:15 被阅读0次

    构建技能管理知识体系    【毕愉斌】

    第四章    夯实技能知识体系的5个基石技能

    5、认识幸福公式

    有了更多的正念,体验到更多的心流,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我们的幸福感就会更强。我们在看看我们追寻幸福的道路上还有哪些方法需要完善,我们继续挖掘,对我们构建自己的技能知识体系夯实更牢固的基础。让我们在修能力,控欲望的理念下,走的更坚实稳当。

    焦虑,亚健康,我们大部分人都不缺这两项。但是缺少对幸福的正确认识,缺少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幸福是我们很重要的软技能,我们在构建丰富的硬技能知识体系中,都会遇到这个困扰,什么是幸福,我幸福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让我们的技能管理知识体系更稳固。

    谈成长,幸福是绕不过去的问题,什么是幸福,也是我们成长路上不断拷问我们的一个问题。每一段时间的答案,都是自己这段时间成长后的标志,越长大,理解越深刻。

    捷径与幸福关系

    做任何事情都要总结方法,不断迭代优化,形成一个个领域内的高效的技能。但是没分清楚优化方法和捷径方法的适用场景,就会陷入焦虑,也很难幸福。

    捷径,如果是真实的,可落地的,那么就是有效的,就可以事半功倍。如果捷径是空想的,是虚构的,是别人家的,那么你再用心的去优化,修炼,也是死路,不能再你的的生活中落地。

    何以暴富,唯有炒房。这是这些年比较火的认知现象,我们都想不劳或者少劳,来换取更大的财富。也是这些年对大家思想比较有冲击的社会现象,我们都会被这种思潮冲击到,甚至裹挟其中,毕竟买房安家也是我们的一个人生大事。

    我们如何把握我们自己的内心,来正确的认识这类现象呢,避免被焦虑。我想还是要衡量自己的财务水平,做好风险管控,在实际计算验证中,风险可控内伺机而动。

    具体的方法就不展开分析了,这不是指导大家财务投资的。只是想通过这些刷我们眼球,被媒体大量制造焦虑的氛围中,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淡定从容,让自己不但动脑子,去思考对应的策略,还要让自己管住心,把控我们的注意力,尽量避免被这些低级焦虑过度消费。

    炒房的羡慕拆迁的,拆迁的羡慕富二代的,什么是暴富,无穷尽。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能力,管控不好自己的期望,再多的财富依然给你带不来快乐。

    什么是自己的成功捷径,唯有技能成长先。先让自己的能力成长起来,你才能有更大的容器来承载更多的焦虑。一勺盐放进一杯水里面,很苦。一勺盐放进一湖水里面,根本没有感觉。痛苦就是这一勺盐,你的能力多大,才能决定这个痛苦的严重程度。而且盐咸不咸,我们是看不到、感知不到的,只有自己尝过了才知道,不同的人感受的咸的程度也不同。

    可以花大精力去找方法,去抬头看天,但最终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落实在不浮不躁、实打实的读书练习上。书山有路勤为径,找捷径的度把握不好,一直去追风口,去追寻别人的成功经验,这样反而伤了自己的判断。如果一直低效率的勤奋,只是埋头拉车,那也是战略上的懒惰。

    平衡好找捷径的方法,让自己心情平复下来,这才是做到快乐的第一步。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善恶都在心里,不要被你追寻的东西反噬自己。过分的去找捷径,就会被捷径所伤。我们既被名利所困,也很难逃脱,关键就是适度。

    把握不住度,过分取舍,就无法定心。心乱了,幸福也就远了。

    我的幸福观认知

    有了知识体系,也在不断精进,但是有时间还是会有些焦虑,或者还有各种焦虑困扰,这时候怎么办了?我们从初级焦虑到中级焦虑,一路打怪升级,对焦虑的感知也在不断提高,手上的可选选项也增多后,如果我们还是不能突破,我们该如何呢?

    这时就又要循环往复的反思追问,我打造自己知识体系的目的到底是啥?我的动机到底是啥?这个问题跟“我们为什么活着”一样,会伴随我们一生,我们用一生去生活,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去困惑解惑,上下求索。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非常强大了,可以跳出目前的舒适区,出城去扩展舒适区了,去打天下了,那么········,后果很难预料,结局也很难说,这也是每个人的命运。

    有可能新的舒适区没打下来,之前的舒适区就没了。有可能又打下一块更牛逼的舒适区,从此财务自由。都有可能,都会发生,关键是概率,没有啥科学的方法,也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就跟幸福的状态一样。

    你幸福吗,冷暖自知。

    我们看看积极心理学给到的幸福公式,幸福=积极情绪+意义+人际关系+成就。有很多专业书籍来详解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学习从这些角度来理解幸福,并且去实践。当然如果要做到学以润身,就要把这些概念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经验,形成对自己实用的信念。

    我们努力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去探索,去实践,去折腾,不死不休。不同性格的人对知识体系的运用更不一样,这也是生命精彩的一面,每个人看到的的风景,体悟的风景都不一样。不同的年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运用知识体系的威力都不同。

    我们用力打造知识体系,也是为了让我们过的更好,让我们从心所欲,让我们幸福,不然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追求幸福,实现价值,不枉活,我们都在路上。那是不是有了牛逼的知识体系就幸福呢,没有牛逼的知识体系就一定不幸福么。

    这种碎片化的知识,或者鸡汤式的公式,都不能完全给自己解惑。我们要把各种理念和自己的情况结合,形成自己能做到的指导方法。我就结合自己的情况,总结出我目前情况下能达成的方法,我自己归纳的幸福公式:幸福指数=能力/欲望,这也是我自己对幸福的注解。

    我们的能力越强,我们幸福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但如果我们欲望更大,欲望大于能力太多,那就是灾难,甚至是毁灭。类似的活生生的例子太多,就不举例了,不管极端的、平常的,我们身边的案例应该也很多。

    如果我们没啥大的欲望,就是低头垒土,不着方法,那么你幸福的可能性也很低。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没有过硬的能力,基本就在边缘,可选择的范围也有限。再加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刺激,也很难不触痛,不焦虑,这时也难谈幸福。

    所以看到这的朋友们,我认为都是有一定欲望,并且很有自己独特能力的。都在孜孜不倦的夯实自己的能力,那么你幸福吗,如果你觉得不幸福,又为什么呢?想想上面的公式,让欲望牵引着能力不断前行,让能力适当控制住欲望,不要过分脱节。这样让能力增长的同时,让欲望能同步在合理范围内扩张,这样幸福的可能性就会高很多。

    初步理清了幸福的含义,理清了知识体系建设与幸福的关系,我们就更能做到心如止水的进步,更能在美妙的舒适区坐看云起云涌,用自己进化后的理解,去欣赏变幻莫测的人生风景,用自己进化后的认知,去诠释幸福的更深层的含义。生命不休,探索不止,一起在路上去享受。

    其他领域的幸福注解

    很多讲成长讲认知的讲精进的书,里面都有一章节讲幸福,这些都是各位作者基于自身经验来梳理的认知。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讲解中去找共鸣,看自己目前的心境和作者的讲解角度是否契合,如果刚好对上,那么你的感悟就会更深刻。

    这也像我们要多读书一样,我们读了好些书,过后都忘了,那我们不停读书有什么用了,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找共鸣,我们的思维不断提升后,就在更多的书里面找共鸣,如果对上了,对自己的认知提升了,其实就值了。

    除了成长的书会讲幸福,各种哲学的,宗教的,心理学的都会讲幸福。跟思维导图一样,各种书籍,上百种,只取我们所需就行,找到跟当下自己共鸣最契合的就行。毕竟知识无涯,做不到的就很难适合自己去操作,很难知行合一。

    关于如何让人们幸福,西方的专业著作很多,也有很多畅销很多年的,里面对某些和幸福关联的一些条件,从不同角度去验证,去做试验,提取大量的样本数据,有真人的,有动物的,有关于大脑的,有关于身体、心灵的,都是从很多样本数据里面提炼出来的。

    这些总结出来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作为让我们幸福快乐的一些条件方法,我们可以掌握这些知识,通过这些外在方法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去练习里面的动作,直至形成习惯,我们的幸福快乐会提升很多,如果坚持提升这些方法的更新,那么幸福快乐的感觉就好持久很多。

    这些从多个角度的研究成果,对达成幸福的关联关系做了实验证实,是基于这个条件下的方法提炼。我们在运用过程中,要找到适合的场景的方法,多去看些这些积极心理学已经一些有效的研究成果,把这些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方法。

    让自己的心智不断成熟,自律能力越来越好,人格独立,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等等关于个人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能有很多优秀的经验总结,形成自己的幸福逻辑。让自己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叠加自己的个人管理能力,不断升级,形成正向的发展循环,远离精神亚健康。

    当我们看了很多当下畅销书的注解后,如果能解答我们的疑惑,可操作性够,那么你就去加强自己的认知就行。如果我们还是困惑,这时就可以看看一些著名学者的解答,或者去看先贤的解答了,这里面就会深刻很多。我们先看看先贤里面的解答,先贤对这些终极问题都有自己一生的思考,千年过后依然动心。

    先贤的快乐

    接着在把我们民族血液里面流淌的文化基因也一起分析下,这些历时千年的经典,依然可以在我们无助的时候,照亮我们的黑暗,给我们找到方向提供有力的引导,温暖我们的内心,增强我们的信心,让我们期遇新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闻一知十。用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来看的话,大多数的人会觉得迂腐,知道要安贫乐道,但是也不会接受,刻意的去过苦行僧式高强度自律的修行生活。

    我们大多数会认为有能力,就应该发挥能力,创造社会价值,把自己过好后,让更多人受益,就是所谓的达则兼济天下。只是一味的独善其身,修身养性,过自己的安贫乐道,是不是真正的快乐呢。这种出世修行的行为,是不是有价值呢。

    如果是持有这种观点的,我觉得不要偏颇去看。如果站在某个道德高点,拿一根准绳审视他人,没有根据他人的背景去分析,就会得出不公允的判断。夫子谈孝道,也没有给出具体定义,而是根据不同的人,去给不同的建议,只要当事人能做到就是孝了。

    意必固我,这是我们思维的四个大坑。如果对待人和事,我们有了意必固我,就会偏颇,就会不公允。具体的情况得具体去分析看待,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的和道德准绳对照。有条件有能力的人就要用高一些的要求去做好,没条件能力弱的就要用低一点的要求去做就好。

    不能拿着一个道德尺子,去丈量所有的人和事,这就是意必固我。这种心态,就会走极端,就会和环境产生较大冲突,就不会快乐。福祸相依,阴阳相抱,没有绝对的对错,只要是基于仁义的,符合中庸的就行。过分的去较真,就会走偏,就不对。

    我们大脑记很多知识是为我们解决问题储备的,拥有足够的知识,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其他人解决不了了问题,我们的能力就是上流的。这些现实世界的能力,可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未必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有本事的能人,最后身陷囹圄,更多的是身负各种亚健康症状。

    大脑可以记忆知识,储备知识,我们思考的时候,可以调用知识,组合知识,去处理问题,去做科研工作。但是情绪问题,大脑没法解决,烦恼问题,大脑没法解决,焦虑状态,大脑没法解决。一身轻松,不是我们大脑发号一个身体轻松的命令,我们就可以轻松起来了。

    我们在讲问题处理能力的时候提到了,分析问题,框定问题范围,从多角度去定义问题。这里面有一个典型场景,当我们遇到冲突的时候,我们情绪失控的时候,运用冷暴力或者激烈对抗处理争议的时候。这时候如何管理情绪,如何把问题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呢。

    情绪管理是我们幸福感知的基础,如果我们经常失控,那我们幸福指数肯定是偏低的。会高频率的陷入烦恼,经常发火,身体内部也会有受伤反映,怒伤肝么。这些也没法通过大脑去处理,不然我们看本相关的书,学些知识,烦恼问题就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给解决了,我们就不烦了,显然没法处理。

    心乱、心烦,不良的情绪,不快乐的状态,为什么是关于心的。心平气和,心静,我们是不是就会把我们狂乱的思绪放空了,我们身心就轻松了,也就是快乐了。心在哪呢,是我们肉体的心么,显然不是,肉体的心只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是没有意识的。

    心,就是我们的心灵,是控制我们意识的。我们看不到,但是能感觉到,就和风、空气一样,我们看不到,但是他们确实真真实实的存在着。树动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风向。我们呼吸的时候能感觉到空气,没有空气我们就会窒息。

    心灵,是控制我们意识的,我们的意念变动都是心灵驱动的,这是和大脑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按唯物主义来分析,物质决定意识,现有物质,后有意识,那么就没法理解心灵的存在。这也是我们现在焦虑,确找不到有效办法的根因。

    如果让我们的大脑来操作我们的心灵,我们能操作得了么,我们大脑给我们身体发布快乐的命令,我们就会立马快乐起来么,显然不能。依托于治疗,依托于药物,显然是解决不了我们的焦虑的。因为你没有找到你的心,没有对心开药,就解决不了焦虑的病灶。

    前面提到的公式,幸福指数=能力/欲望。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理解记忆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让我们的技能树枝繁叶茂,我们可以做顶尖的科研,可以处理宏大的社会问题。但是欲望如何操控呢,控制欲望这道难题如何破呢。

    存天理,去人欲。我上学的时候,包括前些年都觉得这句话是封建糟粕的典型代表。与之对应的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都是压制我们人性的,都是反动的,都是黑暗的。但是当我经过这几年的摔打,自己总结出自己的幸福理念的时候,再去理解这些话的时候,心境就不一样了。

    自己求学的经历,自己这十年参加工作的经历,自己目前的处境,一幕幕,都在脑海中浮现出来,各种疑问充斥,一步步看书去求解,一步步把我推到儒家知识体系里面。我也就对这些话,慢慢有了新的认知,就会用不同的角度来接触这些先贤总结出来的理论。

    我总结的幸福指数公式里面的,如何控制欲望,和宋儒的去人欲是不是一个理呢,我想是有关系的。存天理,我现在慢慢理解了,天理是至上的,可以理解为按仁义的准则去做人,坚守仁义这个天理。去人欲呢,就不太好理解了。没有欲望,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我们还需要奋斗么。

    显然我们对去人欲有困惑的,也没法把握的。宋儒说吃饭是正常的,但是过分要求美食,顿顿山珍海味,暴殄天物就是人欲,就要革掉。这个我们现代人就很难做到,有车有房有稳定收入的中产阶级生活,是我们大部分普通百姓不断追逐的理想,这算不算人欲呢。

    这个就没法下定义了,就跟我们的能力一样了,能力的强弱没有具体的准则,那么人欲的多寡,也同样没有具体的准则。但是我们社会关系中的人,我们可以对比,如果我们能力没有其他人强,那么我们的物质追求也不要过分去和人家对齐,而且尽量少掺杂些侥幸心理。

    这块去人欲,不好理解,就没法做到,也就算不知道。那么我们换一下,修能力,控人欲。如果我们能理解,并能做到常修能力,常控人欲,那么我们的幸福感觉会提高很多,我们内心就没那么乱,没那么烦了,焦虑也就自然而然的消散许多,一些低级的烦恼,我们自然而然就跨过去了。

    所以要修心,还得看看我们国内的先贤经典。当然看看释老的也没问题,庄子恣意汪洋的天地也可以涤荡我们的内心,释家佛家的心经、因果,也可以教我们向善。道家的道,佛家的空,儒家的仁,在终极天理上这些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几种不同表达而已。

    但是我们要想真正的去人欲,我们做不到,我们不会放下我们的家庭,不会放下我们的事业,所以释老的学问,我们可以看看,可以缓解下心境,从其他角度来观察生命观察天地,而想把人欲控制好,而不是被欲望控制,我们青壮年时期就还得从儒家的学问入手去学习。

    通过儒家的正确理念,不被儒家的糟粕而蛊惑,我们可以修养我们的内心,修心养性,让我们内心强大,让我们知止,明明德,走中庸之道,这样就是真正的快乐,是持久的快乐,是真正把烦根一个个从内心去除。

    孔孟程朱阳明的儒学是真正的修心之学,其余的都是假借儒家之名,而蛊惑人心的,是夹杂了私心的。我们要学就要学真儒学,君子儒,而不学小人儒。在真正的圣贤教化下,学而时习之,认识到这些圣贤的伟大,就会从内心膜拜这些先贤的经典,就会自然而然的去学习、练习、实践。

    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虽然不信奉具体宗教,我们依然可以把我们的心灵安放,让我们的心灵直达天理。我们是自然而然去悟的,自然而然去接受儒家的理念的,也就会有一批批的贤哲,笃信仁义之德,身体力行的去继绝学,为天地立心。

    再回到颜回的安贫乐道上,能力强的可以在内心嘲笑鄙视,自己去弘道卫道,立己达人,做好忠道。但是这样显达以后,能做到富而好礼、富而乐道的就也更难了。富了以后,角色更多,是非更多,杂念亦多,欲望亦多,更难控人欲了,也更难存天理于内心了,外人的误解也会更多。

    所有事物都有两端、两面存在,如果找不到心,也就很难感知自己是在哪个位置,是偏左了,还是偏右了,是偏的多,还是没偏多少。这些都很难用大脑去分析感知。幸福快乐,和财富有关,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穷其一生,都受困于穷病,但是又不单单是贫穷的问题。

    贫穷者也有幸福快乐的权利,贫穷者也有能达到自己幸福快乐的方法。相反越有钱的反而更难体会到幸福快乐了,我不是有钱人,所以这个就不用酸葡萄心里来展开了。整个技能知识体系,基本也是给类似我这类普通人来分享的,希望我们这类普通人,能积极的去修炼能力和心态,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快乐,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文化的内核

    我们不得不忽视的是我们自身的文化基因,前面结合控人欲分析的这些儒家理念,就是基于我们的文化基因而展开的,所以没有借助基督教、伊斯兰教来阐明分析这些问题。这些理念是我们从小到大潜移默化受影响下来的,不可能割裂的。

    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还得从文化因素来解读分析一下,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也是我们默认的问题背景。不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这些问题,给出千差万别的解决办法,但是没有文化相通性的话,好像问题解决方案是不会和我们有机较好融合的。

    我们从小受教育,十多年的学习过程,形成了我们最内核的文化知识。我们后续遇到的问题,包括在这里讨论的这些问题,也是这种文化知识的延伸。我们会学习一些西方的优秀理论,来形成我们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思想内核、处理问题的思路,还是在我们当前社会环境下,互相结合形成的,是没法单独使用外来知识来解决当前环境的问题的。

    我们面对的幸福问题,也绕不开我们文化的影响。所以前面介绍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研究成果,同时还深入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些理论一起做些分析。通过这些角度让大家一起来分析问题,给出不同角度下的问题解决思路。

    企业管理里面有谈到价值观和愿景,这些都是文化的载体,企业处理自身问题的时候是绕不开这些文化影响因素的。没有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团队或公司组织,是走不远的,是没有魂的。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组织的运作才能顺畅。没有坚定信念的团队,是无法凝聚起一批能战斗的团员的。

    个人也是如此,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因素,是确确实实在影响着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的。我们表现在外的言和行,不是随机发出的,是受我们意识决定的,意识又分常识和潜意识,这些意识都是我们日常言行的基本决策因素。

    我们意识又是受我们的价值观决定的,有些难以决定的取舍,就会触碰我们的价值观,前面分析了我们个人面临的问题清单,这里面的好些深层次问题是意识层面无法简单判断的,就需要调动我们的价值观来取舍,是需要加注我们价值观这个变量的。

    我们的价值观又是受我们的信念决定的,信念可能比较虚,大家可以说自己没有,或者比较模糊,但是这个虚拟的信念是存在的,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这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内核。我们从小学到的、实践中感知到的,形成了我们人生初步的信条。这些就是我们最深层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也是最不容易察觉的影响因素。

    好些问题我们之所以没有形成长久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有可能被这些隐形的文化因素给不断影响了。前面提到的认知自己的信念,就是去挖掘这些隐形的影响因素,探讨问题背后深层次的一些决策因子,以便能把问题范围明确出来。

    同样对于关于如何快乐如何幸福如何减少烦恼的问题,我们也是要明心见性,才能找到病灶,对症下药,不然找不到病灶,只是在外围去实施救治,还是不能根治。我们的信念,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我们大部分人困惑的地方,或许就有可能是问题的病灶。

    西方的分科理论,把一些问题现象拆解的很细,针对这些拆解后的子问题,做了非常细致深入的研究,也给了非常完备非常丰富的处理办法,各种图表,各种工具,百花齐放,研究成果汗牛充栋,确实对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技能,对我们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促进。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技能知识体系,就是借鉴这些优秀理论,把我们的能力具体化为一个技能树,然后分拆成软硬技能,在分拆成具体的子技能,通过子知识领域的储备,把这些技能都一个个的学成,然后自己的技能提升这个问题就基本有效解决了。

    这种拆解问题的思路与对应的解决办法,和PMP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里面的工作分解结构WBS类似,把项目任务拆分成一层层一个个易于管理易于检查的工作单元,类似于一个任务树,这样项目管理才能落地,才能开展,才能开始制定计划以及之后的一系列管理动作。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拆解呢,拆解成可解决的子子问题,又或者是没找到有效的拆解方法。比如个人管理,我们可以拆解成情绪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演讲管理等等方面,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实操,我们的这些能力可以衡量,可以对比,也就可以逐步提升。

    但是关于幸福这个问题能否拆解呢,大家有没有好的拆解办法呢,能拆分成工作幸福、生活幸福等反面,把这些方方面面都打理好了,我们的幸福感就上去了呢。

    这种不好衡量的问题,或者范围不好确定的问题,本身就很难界定,所以也就很难拆解,每个人的资质也不同,需要达到的层级也不同,更没法给出可参考的拆解方法。只能因人而异,根据自己意愿去思悟,旁人也就是点拨一下,触发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始终在自己的手里。

    生长在什么文化环境里,选择相信什么,学习了什么,就会有自己的信念,就会有对应的价值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意识,就会体现在差异化的言行上。我们的幸福就是构建在这些载体上的,相信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没得到就是因为不够相信,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因为相信,就能给心找个家,把心安放。心定心静心安,中下慧根的人的幸福基础也就会牢固些。

    关于幸福快乐的抉择,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案例,我们可以去读读历史,去寻找一些闪烁着光辉的案例,去领悟各类仁人志士的选择,去感悟这些仁人志士的快乐与内心的坚定。何为孔颜之乐,他们乐在其中,乐的是什么,我们如何能找到这种乐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里有关于幸福的新角度分析,定义自己的认识幸福公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up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