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君
这个时代,仍然尊敬读书的人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最近,一个叫武亦姝的姑娘火了,2000年出生的她,在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时,凭借强大实力和淡定,一炮走红,正如同年少成名的张爱玲一样,众人纷纷被她的才情折服,感叹:“这就是古代的才女啊。”
当期飞花令的主题是“月”,当她第二次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要重说一句带“月”的诗时,她不慌不忙脱口而出《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几番较量后,对手早已慌乱了手脚不知所措,最终不敌武亦姝,这个从小以研究古代诗词为乐趣的小姑娘。
我们不仅惊叹于姑娘的才气,更惊叹于古诗词带给我那优雅的气息,在纷扰的快消时代,很难再有什么东西让我们可以饮上一杯香茗,慵懒靠着摇椅细细体味。
为什么如今越来越多人崇尚于古代文学研究和鉴赏?是因为当今社会的文学作品世风日下,良莠不齐。很难在从中汲取养分。
不是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党,就是追崇热点的娱乐八卦,再有用的毒鸡汤也很难让麻木的心灵泛起波澜,我们不禁什么是学问?什么是知识?如何通过阅读来让自己本就疲惫的身心获得一丝安慰?能给我们提供营养的作品实在太少。
因为忙碌的人,作品也必定忙碌。
但,能让我们暂时停下脚步,用心感受的作品或许只有古代文学了。
那些经历了千百年来的洗礼,最终留下的文化遗产。除了能在岁月之墙上凿刻入千窟,更流淌在当代人迷惘的心中。
也许,疲惫的心灵拉扯着我们早已不知爱为何物?
...
但孟郊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用母亲手中的线告诉我们母爱原来就是在那一针一线中流露出来的牵挂。
可《诗经》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诗经里为我们描述了这就是爱情,它或许现在并未出现,不过,在未来的某天的一转身之间,她就在那灯火阑珊处。
李白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赠汪伦》中告诉我,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忍得咫尺间便是天涯,才能忍得住一生只见一次的估计。
而曹植却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首《白马篇》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在国家危难面前不惜舍弃小我的奉献精神。
在既细腻又豪气的古文学面前,我们实在该自惭形秽。经历了时代的跃迁,我们早已磨没了风骨,荡平了心气,随着时代随波逐流。看自嗨,读无病呻吟的厌世文章。
早已不知美如苏轼描绘出来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怎样的场景。
丧失志气后更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态度。
不是我们无精神食粮可吃,而是面对高大上的食粮我们不敢吃。
在中国现代女学者中,我尤为敬佩,叶先生。她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哪怕经历了婚变,女儿离世,工作变迁等一系列打击,仍顶着精神压力为我国古典文学事业持续不断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嘉莹
并捐出自己全部身家1170万元给南开大学,作为对古典文学研究经费。她一生都站在演讲台上,从南讲到北,从国内讲到国外,每场讲座必定爆满,学生们除了被叶先生的课深深吸引,更是因为中国古典文学实在太过让人着迷,让人不得不托着下巴静静欣赏它的美。
出生于现代,我想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用忍受战争带来的苦难,和食物短缺的旧社会。同样我们也是遗憾的,没亲眼见一见盛世唐朝,和文人雅士们齐聚一堂做学问。可我们有时间静下心来倾听来自远方的吟唱。
除了忙碌下无休止的赚钱,工作,我们还要生活,需要了解怎样让生活富有情调和品味,人活一世我觉得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明理,只有去掉糟粕后的纯净文化,才能树立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被粗鄙庸俗的思想玷污。
趁着生活仍在继续,拿起从古至今令人叹为观止的经典,重塑我们的大脑吧。
我是L君,历经八个月从医学跨行到广告自媒体,成为一个广告自媒体人,个人公众微信号“L君的不正经文案”,每天12:30更新大牌最前端的文案,最顶级的设计图,欢迎来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