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浅析国史历史有意思人物
南宋最后一位百战明将,却在七十九岁时奉旨投降蒙古

南宋最后一位百战明将,却在七十九岁时奉旨投降蒙古

作者: 牧之一骁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16:14 被阅读220次

全文1152字,阅读时间3分钟

与夏贵相比,史可法除了军功上的缺陷外,还在一件事情上,遗恨千古。

清末民初,国家危亡之际,人们常常将岳飞、史可法等人从史册中呼唤出来,通过他们的行为来激励民族士气。

相比于岳飞,史可法的气节则更加为人称道。

诚然他没有逆转乾坤的大才,但是就凭借着他誓死不降,以身殉国的精神,足以流芳百世了。

但是解读君今天却想将史公同另一位宋末的大将做对比。

他就是宋朝末年的江淮守将,灭金、抗蒙,先后对峙蒙哥、忽必烈的夏贵。

如果单单看七十九岁之前的夏贵,他是站在史可法身前的人。

嘉熙三年,解寿春之围。

淳祐六年,解高邮之围。

景定元年,痛击蒙古大将兀良合台,光复寿昌。

“二十年间东奔西走,南来北往,终日与元军角战,攻略八方,战阿术,败董文炳,斗刘整,敌伯颜,南宋半壁河山之苟延,实有他一大份功劳。”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百战名将,却在七十九岁的时候,裹挟淮西之地投降了蒙古人。

公元1276年二月,宋恭帝向元军投降,并颁布诏令,要各地州郡归附元朝,并将各地勤王之兵全部解散。

同年三月,夏贵率淮西二府、六州、四军、三十四县向元军投降。

随着淮西之地的沦丧,南宋门户洞开,蒙军大将阿术除了在扬州遭遇了李庭芝的殊死抵抗之外,泰州守将孙良臣、都统曹安国、陴将孙贵、胡惟孝都先后投降。

而在扬州城破,李庭芝被斩首于闹市中的时候,夏贵前来围观,李庭芝怒斥道“见我如此,老贼你能不愧死!”

后世评价夏贵,总是唏嘘不已。为大宋江山奋斗了一生,却在七十九岁的时候做了汉奸。投降以后仅仅苟活了四年,他图什么呢。

“享年八十三,何不七十九。呜呼夏相公,万古名不朽。”

这中间的原因肯定是数不胜数的,我们不可能通过几本后人的史书就推断出他投降的原因。

但是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夏贵的投降,却保全了淮西的百姓免遭战火的荼毒。

相比之下,史可法死守扬州,固然成全了自己的名节,为大明王朝社稷而死。但是在他身后,就立刻发生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

八十万人死于非命,“累尸结顶”的惨象,单单看文字,中都让人瑟瑟发抖。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是不能将这起屠杀归因于史可法一丝一毫。

然而相比于史可法,夏贵的行为却保全了江淮的百姓。退一万步讲,这些百姓也成为了后来推翻元朝的坚定力量。

相反,史可法的祠堂,却是清朝人给他立的,目的自然是安抚前朝的百姓。

夏贵保住了淮西百姓,却名节尽失。因为他投降了蒙古,所以宋史中没有他的传记。而他又对元朝没有任何功劳,所以元史中同样不记载他。

史可法的境遇则是截然相反,不仅当时的人们称颂他,甚至每每到国家危难之时,他都会成为一面旗帜,被反复到挥舞宣扬。

不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无法体会时人的心情。

那些骂夏贵的人,同样做了元朝的子民;那些弘扬史可法的人,也都成为了清朝的百姓

而如今的我们,没有见过战火,没有遭受到生命的危险。而是坐在办公室里、坐在电脑的前面,不知道能够给出公正的评价呢?

相关文章

  • 南宋最后一位百战明将,却在七十九岁时奉旨投降蒙古

    全文1152字,阅读时间3分钟 与夏贵相比,史可法除了军功上的缺陷外,还在一件事情上,遗恨千古。 清末民初,国家危...

  • 征服与反抗

    阅读分享(6.19) 《最后的抵抗》南宋抗元之战: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蒙古帝国横扫亚欧大陆,灭国四十余...

  • 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读《最后的抵抗》

    1234年,宋和蒙古联合出兵灭金,紧接着发生端平入洛事件,一般认为此次冲突是南宋与蒙古战争的导火索。南宋和蒙古在短...

  • 南宋的灭亡

    在南宋与金朝不断征战之际,北方的蒙古迅速崛起,1231年,蒙古兴大军开始攻伐金朝,金朝连连败退,南宋趁此机会加入战...

  • 宋元‖元朝简述

    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南宋和金对峙时期,北方蒙古族兴起。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

  • 五十年的坚守,蒙古铁骑对它无计可施,文弱南宋为什么这么顽强

    宋朝一向以“弱”著称,南宋更是只剩下半壁江山。但是面对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南宋却抵抗了将近50年,甚至蒙古大汗蒙哥...

  • 陪伴营-宋元||抵死不投降14/25

    自从蒙古灭金之后,便派兵攻打南宋。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并加紧了对南宋的进攻。不久,南宋都城临安被...

  • 《上下五千年》打卡2.18

    页数:909-955 内容概括: 元朝的开始是在南宋时出现的,北方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忽必烈来自蒙古族。 忽必烈重用...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学习笔记13

    第13章蒙古人的插曲。 从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东征西讨,到忽必烈征服南宋,建立元朝,蒙古军队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剧本】有所思

    【背景】 景定元年,蒙古政权上层因忙于内部事务的处理,放缓了打击南宋的脚步,南宋得以暂时的苟延残喘。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宋最后一位百战明将,却在七十九岁时奉旨投降蒙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rq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