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意外的重逢
富丽堂皇的品牌大楼里,一至七楼全是服装店,各种潮流时装,让人眼花缭乱。
文逛了大半天,才买到几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已是下午五点多,部分店铺已经打烊了。文准备下楼回家时,经过五楼一家还开着的店铺,店铺正中央,模特身上那条翠绿色连衣裙吸引了她,那裙子款式新颖,色彩纯粹,文正估摸着是否适合已经减肥成功的自己?
“文!”久远又熟悉的叫声,欢快地从收银台那边飘到文耳里。
文抬头,看到果真是红,笑望着她惊喜地喊道。“红!我刚才都在想,不知你现在还在不在这个市场呢。”
算起来,她们从最后一次见面到现在,大概有十年了吧!
眼前的红,脸庞比十年前圆润些许,光滑洁净依旧,岁月在她脸上没留下多少痕迹。
红微笑着对文说:“你完全变了样,越发知性了,我差点认不出来了。”
文说:“我减肥减了二十斤呢!”
没等红问,文一口气说出自己的现状:“我没做生意已经六年了,现在高校,边上班边写作,家也定在了高校。”
红说:“难怪这么知性呢!儿子在哪里工作呢?”
文答:“刚毕业时也在高校,现在去了深圳,说那是年轻人呆的地方。”
红说:“真好,儿子有出息,你终于可以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了。”
文接着问红的近况,得知红也在市场附近安家,孩子们都在她身边读书,文为红感到欣慰。
大楼统一关门的时间已到,趁文与红说话的间隙,营业员已把货品收拾好,等着关店,她们边走边谈到了店外,似乎心照不宣地忘掉了二十多年前的隔阂,仿佛彼此一直在对方的心里。相互加了微信才挥手作别。
2.最初的相遇
文与红认识在三十年前,那时文19岁,刚跟着哥哥姐姐学做生意,红比文小三岁,做生意却比文早。彼时她们都在小商品市场摆摊卖服装。
文第一次看到红,是去姐姐的摊位上拿东西,到姐姐摊位时,一位小姑娘正与姐姐说话。小姑娘五官小巧精致,皮肤光滑洁净,她的眼睛清澈明亮,发着清冷的光,有种遗世独立的韵味。这种韵味与小商品市场拥挤嘈杂的环境格格不入,给人一种难以靠近的感觉。
看到文,小姑娘问姐姐:“是刚下学的小妹吧?”
姐说“嗯。”小姑娘叹息一声:“可惜了!”
文觉得她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老成。与她点头打过招呼,拿了东西就走了。
晚上回家,文问姐:“早上与你说话的漂亮小姑娘是谁?
姐说:“是邻村的红,很可怜的,要不是她哥哥意外亡故,她本该在学校开心读书的。”
一个本该,勾起文痛苦的思绪。本该发生却没有结局的事太多了,如果不是父亲突然离世,文本该是参加高考的时候了。文对红生出一种心心相惜的感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概。
3.开在俗世里的友谊之花
文与红正式的接触是在五年之后,那时红刚生完孩子,在市中心开着服装店,正在招聘营业员。
文的孩子快两岁,要断奶,文想着重新出来做生意,小商品市场快要被淘汰,她想开店。
找店铺时,遇到了红,文对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红表示很赞同,并把自己店里营业的实际情况都告诉了文。
但是家里的反对与资金的不足,让文一筹莫展。文把自己的苦恼说与红听。
红说:“我店里正缺人手,不知你肯不肯下嫁,给我当一段时间的营业员,一则对店铺的运营与收益有充分的了解;二则对资金的筹备也有个缓冲的时间。等时机成熟了,你再开店就有足够的把握。”
文想,这哪里是下嫁,分明是天赐良机嘛!
就这样,文来到了红的店里当营业员。
两个年纪轻轻的女人在一起,干的虽然是大事,却常常挤时间交心谈心,因为境遇的相似,她们自然很谈得来。
文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时会把日记本带到店里,趁生意忙完的间隙写写画画。
红不是把文当雇员,而是当知己,对别人轻易不说的话都对文说。
之前,文不相信生意场上会有朋友,认识红后,她信了!
在这个最世俗的环境里,却开出了最纯洁的友谊之花。
四.纯洁的友谊之花被铜臭味熏黑
两个月后,在比红的店铺偏一点的商城楼上,有个店铺要转让,价位也还划算,加上堂弟想与文合伙盘下这个店,文觉得时机已成熟,便告诉红自己的打算,红当时正处于生意旺季,一时也没有合适的人替代文,很是为难,但又不想文错过这个机会,最终还是接受了文的离职。
一年后,文商城的店铺毕竟在楼上,人流量越来越少,文想把楼上的店铺转出去了,换个地段好的店铺。
红又盘下了她隔壁的店,隔壁的店比红原来的店要大,适合想扩大的红。
做两个店开支太大,红一时还承受不了,就决定把原来的店转让出去。
红觉得与文做邻居比别人要好,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文。
最终一切按红与文想象的那样,她们做了邻居。
刚开始确实不错,两人生意做得好,感情也好。
第二年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
就是买衣服的人特喜欢跟风,一穿什么都穿什么!
卖衣服的人,进货的渠道都是一样,好卖的衣服大家都进来卖,于是整条街上都卖差不多的货。
一样的货,卖的价位五花八门,有些客户到一家买了又到另一家问价。
有天,文一套西服卖了500块,买家又到红那去问价,红的老公明知他是讨价,看自己上当没?就说你真买我300都卖给你。那买家本来高高兴兴买了衣服,知道自己上了大当,气喷喷地过来文这边要退货。文发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买家说服。
文的老公对文唠叨:“肯定是红见我们卖了高价不平衡,才故意说个最低价,激起买家的愤怒的。”
文说:“鬼要你跟她进一样的货!”
文老公说:“满街都是这个牌子的西服,又不是她一家有。”
事情就这样其实也就过去了,哪知第二天,文卖衣服时,开的原来的价,买家说:“你完全不知道日夜,你隔壁一样的货,明码标价多少,你闭着眼睛开天价!”然后气冲冲走了。
文老公出去一看,红家的西服穿在模特上,用白纸标的进价挂在店门口,他觉得自己昨天的想法坐实了,去红店里质问:“你标个进价卖,你进这个货搞鬼?”
红老公说:“我进的货我想怎么卖就怎么卖,你管得着?”
文老公说:“你挂在大门口就是针对我,看我卖了高价心里嫉妒!”
红老公:“老子就是针对你!”
眼看两个男人就要打起来了,文过去对红说:“我们俩这么好的朋友,为了钱这样多不好?你管管他吧!”
红不吭声,他老公说:“鬼地娘把你当好朋友!”
文对红老公说:“你少自作多情,我又没把你当朋友,你是个什么东西,也不配我把你当朋友!”
从此,文与红再也没说过话。
5.旧情难忘,失而复得
红觉得文不该让她老公找上门吵架;
文觉得红不该让她老公胡言乱语。
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斤斤计较,最终还是轮到文与红的头上了。
在气愤与别扭中,文卖掉了店铺,远走省城,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奋斗。
这一别就是十多年。
十多年后,红也来到了省城。
碰到时,才开始打招呼。
也许是年龄的增长,让她们懂得了友情的可贵;
也许是阅历的加深,让她们看淡了功利;
也许是自身的提升,让她们懂得了珍惜。
随着 岁月的流逝,她们越来越想念彼此的好。
在无数次回首中,她们一次次回到最初的时光。
于是有了这偶然重逢的惊喜,有了现在微信里的倾心畅谈。
于是失去的友情又回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