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39800/ed47e26cef761480.jpeg)
今 日,听《春秋左传》,首篇《郑伯克段于鄢》,讲述了郑庄公其胞弟共叔段,在其母武姜教唆下,谋夺国君之位,中庄公之计,兵败于鄢,自杀于共城。庄公怨其母偏心,发“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之誓,将母亲迁于颍地幽禁,后内省后悔,又得颍考叔规劝,掘地见母,母子重归于好的故事。时逢清明,追思母亲,写段文字以记。
中国历史上,关于孝的故事很多,上古尧舜禹都是“孝”的典范,尤一舜以德报怨,孝敬继母,从而被尧推为部落联盟首领。列为元人郭守正编辑的二十四孝故事之首,千古美谈。“一家和乐古唐虞”,成为家庭和美得道德标准。
大汉代秦,推行“以孝治天下”,首次将孝道作为治国安邦的伦理基础和基本国策,大力推行和实践孝道,甚至成为选官标准,使孝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后世朝代,治国之策虽各有侧重,但孝道一直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到清一朝,孝道又被推到了极高的地位,上至庙堂下至黎庶,恪守孝道成为道德的至高规范,守孝制度是大清社会治理的鲜明特色。
从茹毛饮血时代,就萌生的孝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孝道成为中华民族的最为根本的价值观之一,关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此书为孔子学生曾子,成为儒家经典著。明确阐明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该身体力行的。儒家孝道思想,虽然有其时代局限性的糟粕,并在后世推行孝治天下的过程中被加以利用,一方面从精神上,成风化人,为维护社会稳定统一提供了最大的价值公约数,另一方面也成为统治阶级的禁锢人的思想的手段,成为统治工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约束,也造成了诸多社会悲剧,但这也是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阶段。
中华民族创造的华夏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独树一帜的存在。五千年间,形成鼓舞激励凝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和精神很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时代的特色和特征。比如当代中国倡导的,伟大的抗日精神,建党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就是具有时代新特征的当代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
儒家文化,作为统率了中国二千年之久的核心文化,远播世界,影响深远,是大中华文化圈儿的根基。从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十二个方面看,其中最能凝聚共识,为社会任何阶层,认同度最高,都能恪守规则的最大公约数,莫过于“孝”字,不孝是最为人们不耻的行为。因此,把孝道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无可争议的伦理优势,毋庸置疑的约束力,根植于人心的先进性。虽然当代法律之规范,远超历史之总和,但德治作为法治不可或缺得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去芜存菁,继续合时合理合情的把孝道文化引入社会治理,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值得研究。
举一例,曾面对面采访过临沂一位基层车间主任。此人,在国有企业同一车间工作三十余年,同一岗位任职十多年,成为企业的管理先进典型,盛名远播。看过他不少报道,都是从他敬业爱岗,创新管理,忠于职守,爱护职工,率先垂范,以岗为家等方面的总结,我都觉得肤浅,感觉有些套路化,虚空。始终心里有些疑惑得不到解答,实现一个六百多人的车间人心安定,长幼有序,青年人积极向上,治理有方,只靠“术”是不行的,他管理的“道”在哪里?
采访交谈的不断深入,他满怀激情的介绍的情况,越是全面,这个疑惑就越清晰。58岁了,职业生涯即将收官了,他的这些激情和经验背后的为什么,需要我不断的去挖掘。
于是,我想从他入职的时候入手了解他的心路历程。一番交谈下来,找到答案。他是八二面来到这个企业上班的,父母在农村,家境贫寒,上班之后,有了收入了,生活有了改善,食堂打饭得时候,给自己花了两毛钱买了两个好吃的菜,师傅见了后,就和他谈了一次,让他日子好了,要多想想在家受苦的父母,不能只顾自己吃好菜好饭。师傅的一席话,对他触动很大,而师傅本人也农村的,就是这么做的。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也让他更加努力地工作,挣钱孝敬父母养家。
随着时代发展,企业效益好了,他的岗位的不断变化,因为勤奋得到了提拔,走上了车间主任管理岗位。这些年,单位年轻人入职的越来越多,来自多个省份,远到大西北,都是独生子女,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到了单位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好学上进的有,躺平摆烂的也有。面对这个情况,作为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想自己的经历,他决定思想工作从第一环节“孝”字入手。首先,进行登记,他每个人的家庭情况登记在册,掌握底数,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开大会,会议的内容就是,主任和每个孩子的父母视频通话,通过视频观察了解每个家庭父母的状况。从而掌握到了父母职业,哪家是单亲,哪家条件差,哪家日子好这些细节。第三步就是他和每个孩子谈心交流,了解更深入的情况和想法。并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把孩子们心里的“孝”念调动起来,收到了奇效,多数孩子都被他说的感动了。第二环节,进行“忠孝”教育。为把每个孩子的情况都能涵盖,车间院子里的墙上,绘了二十四孝图,亲自讲故事,组织青年人反复去临沂红嫂村,听红嫂的故事,感受红嫂精神,触动他们努力工作的劲头。第三环节才是了解社会就业和发展的趋势,企业发展的成就,未来的愿景。第四环节就是组织青年人与医院学校开联谊会,给年轻人解决无社交谈女朋友难的现实问题,促成了多对。一套组合拳下来,年轻人工作的士气状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当然,还有其他的更深层次的方法,比如老职工带动不好,挑唆年轻人不务正业怎么办?单位里领导的亲友、自己的故旧犯了错误怎么办等等,用了很多办法,都很有成效。
听了他的介绍,我很受触动。一个车间主任,为了带好年轻人,保证生产经营和队伍稳定,管理中用起了“兵法”,打组合拳。这其中,长线思维久久为功,思想教育循循善诱,婚丧嫁娶面面俱到,生老病死消除后顾之忧等等思想,虽都是管理学上不得台面的路数,但令人钦佩。尤其是,在“孝文化”的运用上,堪称妙笔。毕竟,对于一群刚刚走出校门的孩子,谈理想、抱负、奋斗、敬业,用说教的办法灌输不仅生硬而且苍白,年轻人很容易不吃这一套,另辟蹊径用“孝”去触动他们的内心,不仅是“奇”招,更是“大”招,因为在传统文化和教育里,被大家根植于心,易于接受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孝敬父母”,以此为牵引,可收动情动心动容之效。正所谓情之所起,兴之所至,甘之若饴。
摘记:二十四孝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 、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