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春秋战国中国历史历史
他虽为倡优,却智谏君王,义助故人之子

他虽为倡优,却智谏君王,义助故人之子

作者: 成周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4-07 09:35 被阅读38次

曾经认识一个人,童年时父母不在身边,生活过得极是清苦,且被人鄙视,因此渐渐产生自卑心理,以至于在长大从商后,言必称阶层、称地位、称等级,强迫自己用现在的优越感来掩饰以往的落魄,而我常难以苟同。

三千大千世界,各行各业皆有出类拔萃之人,即便是在古代地位很低的倡优,也有才华品德俱佳的佼佼者,而楚国的优孟便是其中一位。

优孟,楚国乐人,身长八尺,有辩才,经常在嬉笑怒骂间智谏君王。

楚庄王有一匹爱马,身披绣花衣服,住的是豪宅,吃的是枣脯,就连睡觉都是睡在铺设凉席的床上, 很明显,楚庄王养的这是一匹宠物马。作为一代春秋霸主,他貌似不懂生物规律,这样养马无异于害马,后来这匹宠物马得了肥胖症,不久死去。虽然死了,但这事还没完,楚庄王悲痛之余,召集群臣商议为宠物马办个体面的丧事,并且想要用棺椁大夫的礼制安葬。这下可炸开了锅,群臣讨论得沸沸扬扬,认为此事太过荒谬,想想他们也挺委屈的,平日里为君王出谋划策,治国平天下,到头来竟落得和一匹马待遇一样,这口气,简直不能忍,于是纷纷表示酱紫不行。

楚庄王也是倔脾气上来了,楚国都是我的,如今为一匹马办个丧事怎么了?越想越生气,于是干脆下令:

“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这下,群臣顿时语塞,毕竟性命攸关的事情,谁还敢上前呢?还是退后一步,海阔天空吧。然而,困难时候方见直臣,本书的主人公优孟出场了,他听说此事后,奔入殿门,仰天大哭。楚庄王倒是吃了一惊,心想我还没死呢,你哭啥?赶忙问他原因。优孟说,这匹马是您的心头肉,以我们楚国之大,想要什么没有?如今只以大夫的礼制下葬,太薄了,请以国君的礼制下葬。

优孟的话,一看就是气话,但此时楚庄王居然没有察觉,他以为优孟是认真在为他的马考虑,便问他那应该怎么做呢。优孟没好气地回答他说,请以雕刻美玉为棺,用有纹理的梓木为椁,楩枫豫章的树木为题凑,征发甲士挖墓穴,用老弱之人来为马背土筑坟,并让齐赵的使节陪位在前面,韩魏在后面两翼护卫着,庙食太牢,给万户之邑。让诸侯听见,都知道大王是贱人而贵马的国君!

楚庄王时期,晋国还没分家,所以我猜这里的韩赵魏指的是家族使者,而不是独立的诸侯国。

优孟的讽谏一言惊醒梦中人,楚庄王这才发觉自己干了这么一件荒唐事,不亏是春秋霸主,他并未一意孤行,而是改变态度转而向优孟请教怎么办。优孟不急不慌地告诉他,以土灶为椁,用铜锅为棺,姜枣为调料,用粮稻生火祭之,下葬于人的腹肠里。

优孟说了一大堆,其实就是三个字:吃了它!

楚庄王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由此可见,优孟还是很聪明的,没有一昧的傻谏。

这事儿被楚相孙叔敖看在眼里,心里知道优孟是个贤德的人才,便加以善待。后来孙叔敖病重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说:“我死之后,你生活必定会变得贫困,你可以去找优孟,就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

其子过了几年,果然逐渐穷困潦倒,只能靠砍柴为生,有一次遇到优孟,便告诉他自己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死时,曾经嘱咐自己若是贫困便去找优孟。

优孟听了,并无二话,只叮嘱他不要到远方去,怕的是以后楚庄王要找他找不到(恐王後求汝不得)。

然后自己回家,模仿孙叔敖的穿衣打扮,并学着孙叔敖平时的说话举止,一段时间之后,像极了孙叔敖,连楚王及身边人都难以分辨。有一天楚庄王办酒宴,优孟上前敬酒,顿时吓了庄王一跳,以为是孙叔敖死而复生,就要任命他为相国。优孟假意说要回去和老婆商量一下,三天后就来当相国。楚庄王答应了。

其实,这一段确实太匪夷所思了,我觉得就算优孟学得再像,细细看应该还是能分辨出来的,毕竟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他俩又不是双胞胎。所以,我猜是楚庄王喝酒喝得浑浑噩噩的,未看仔细。

三日后,优孟回来了,楚王问和他老婆商量得怎么样了?优孟回答说老婆劝说我谨慎行事,楚相这官做得不值。就像是以前孙叔敖为相的时候,为楚国尽忠职守,大王您才得以称霸天下。现在死了,他的儿子连立锥之地都没有,穷到要靠砍柴度日。所以,大王一定要我学孙叔敖为相,不如让我死了算了。

楚庄王别看有点昏眛,却善纳谏言,听闻此言,他惭愧地谢过优孟,转而传召孙叔敖之子,将他封在寝丘,邑四百户,十世不绝。

优孟是个了不起的人,在嬉笑不羁的外表下,有着一份忠厚善良耿直的品德:群臣皆惧,唯独他敢于智谏国君;而孙叔敖已经去世,再也没有利用价值,他仍然能够为其子不辞辛苦、乔装打扮、慷慨进言。

他只是一名倡优,地位低下,却能得楚相赏识,得楚王纳谏,足以说明其优秀。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 他虽为倡优,却智谏君王,义助故人之子

    曾经认识一个人,童年时父母不在身边,生活过得极是清苦,且被人鄙视,因此渐渐产生自卑心理,以至于在长大从商后,言必称...

  • 因1句词招致杀身之祸,这位皇帝真是成也诗词败也诗词

    他,因词而出名。虽为皇上,却命运多舛、最终沦为阶下囚。人家都说他不是位好君王,却是一位好词人。可以说,如果不是他空...

  • 接龙诗·铁军剑当万重山

    张政: 百坛美酒醉蹒跚, 灯下戎装试剑寒。 只道年轻无世故, 却曾义胆助安澜。 王奕: 却曾义胆助安澜, 更让忠心...

  • 《我并不知》

    我并不知,为何天使的君王 竟定意爱,卑微世人之子 为何苦心,寻回他失丧迷羊 奇妙之恩,超越世人意旨 但我却知,他以...

  • 故人之子

    故人的孩子啊 你是否健康成长 人生还有许多险恶 别试图拿起仁慈阻挡 别把善良变成了慌张 故人的孩子啊 你可否挺起胸...

  • 进谏文化探究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是一种以神学政治观念与忠谏政治观念为指导思想,大臣谏诤君王过错,促使君王自我调整、自我补充、自我完...

  • 每日跬步——读《论语新解》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几谏:几,微义。谏,规劝义。父母有过,为子女者惟当微言讽劝...

  • 喜欢古诗词

    木兰词 作者: 纳兰性德 拟古决绝词谏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

  • 【正说晏子故事(六十则):6 谏君王宠姬危国】

    谏君王宠姬危国 翟王子羡在景公朝称臣,由于爱驾驭重车,景公并不喜欢他。可是景公宠爱的婴子却喜欢翟王子羡,而且很爱看...

  • 《国语》之二百零四

    智伯国谏智襄子 还自卫,三卿宴于蓝台,智襄子戏韩康子而侮段规。智伯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曰:“难将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虽为倡优,却智谏君王,义助故人之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nc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