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20日~29日,摹写诗经《卫风·有狐》和《卫风·木瓜》篇,共计10遍。

《卫风·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石桥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的身上没衣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浅滩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腰带不像样。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衣服我心伤。
百度了一下,这诗据说有两个背景解释,一是说这诗是一位女子写给在外服役的夫君的,借河边之狐,来表达自己的担忧、惦念、关爱之情;另一说法是这是一首寡居妇人的求偶诗。
是哪一种,都是后人的揣测,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第一种解释,因为觉得有具体表达对象,意境更贴切。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比“投桃报李”的情意要深得多,投桃报李起码还是平等交往,但当对方的回报总是高过了我们的付出,会不会对自己产生压力了?
虽然对方的回报高,可能更会说明对方情意的深厚,但天长日久,这种不均等的关系,会不会给彼此制造隐患?
我是一个最怕欠别人情的人,你对我三分好,我或许可以还你三到五分,若你对我七分好,我给你的若依然还是那三到五分,会让我觉得惴惴不安。
为什么不给对方十分甚至十二分?因为付出太多总会累,不求回报的爱存在吗?就算父母对子女的爱,那也是有要求的☞要健康,要学习好,要身体好,要有出息,要家庭幸福,要孝敬老人……
所以不论与谁相处,过满则溢,还是适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