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片点击放大均清晰
脊髓
脊髓(spinal cord)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末端,原始神经管的管腔形成脊髓中央管,在构造上保留着节段性,与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31对脊神经相连。脊髓与脑的各部之间有着广泛的纤维联系,正常状态下,脊髓的活动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一句话说脊髓:以传导功能为主的脊髓,灰质核团的结构相对简单;白质传导束与脑干的白质相延续,弄明白了脑干,脊髓便毫无压力。
位置和外形
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关系
脊髓的被膜
脊髓的血液支配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围绕中央管的灰质和位于外围的白质组成。 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可见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central canal),围绕中央管周围是呈H形的灰质(gray matter), 灰质的外围是白质( white matter)。
灰质
脊髓灰质是神经元胞体及突起、神经胶质和血管等的复合体。灰质内的神经细胞往往聚集成群(神经核)或分布呈层。20世纪50年代Rexed描述了猫脊髓灰质神经元的细胞分层构筑,即Rexedlaminae学说。后被公认在高级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均有类似的结构。Rexed将脊髓灰质共分为10层,灰质从后向前分为9层,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Ⅹ表示,中央管周围灰质为第X层。
marginal zone (MZ, posterior marginalis) – 后角边缘层,传递痛觉和温度觉
substantia gelatinosa (SG) – 胶状质,中继疼痛、温度和轻触觉
nucleus proprius (NP) – 后角固有核,中继粗触觉、温度觉
dorsal nucleus of Clarke (DNC) –胸核/背核/Clarke核 ,仅在C8 to L3,传递无意识的本体感觉
interomediolateral nucleus (IMN) –中间外侧核,传递内脏感觉至脑,下传运动信号至内脏器官
lateral motor neurons and medial motor neurons (MNs) – 前角内外侧神经元,椎体传导通路的下运动神经元
白质
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可分为:传入纤维、传出纤维,上行纤维、下行纤维和脊髓固有纤维。
传人纤维由脊神经节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经后根进人脊髓,分内、外侧两部分。内侧部为粗的有髓纤维,沿后角内侧部进人后索,组成薄束、楔束,主要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有分支进人脊髓灰质。外侧部主要由细的有髓和无髓纤维组成,这些纤维进入脊髓上升或下降1~2节段,在胶状质背外侧聚集成背外侧束(doredateral fasciculus)或称Lissauer束,由此束发出侧 支或终支进人后角。后根外侧部的细纤维主要传导痛觉、温度觉、粗触压觉和内脏感觉信息。
前运动、后感觉
传出纤维由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和侧角发出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或骶副交感核发出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组成,经前根至周围神经管理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上行纤维 起自脊髓,将后根的传人信息和脊髓的信息上传至脊髓以上的脑区。下行纤维起自各脑区的神经元,下行与脊髓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脊髓固有纤维(脊髓固有束)执行脊髓节段内和节段间的联系。
上行纤维(传导)束
上行纤维(传导)束又称感觉传导束,主要是将后根传人的各种感觉信息向上传递到 脑的不同部位。
(1) 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和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是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的粗有髓纤 维在同侧脊髓后索的直接延续。薄束起自同侧第5胸节及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楔束起自同侧第4胸节及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这些细胞的周围突分别至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 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人脊髓,在后索上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薄束在脊髓第5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在胸4以上只占据 后索的内侧部,楔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
薄、楔束传导同侧躯干及上下肢的肌、腱、关节的木体感觉 (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和皮肤精细触觉(如通过触摸辨别物体纹理粗细和两点距离)的信 息。
当脊髓后索病变时,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信息不能向上传至大脑皮质。患者闭目时,不能确定关节和肢体的位置和方向,运动时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此外,患者的精细触觉也丧失。
精细触觉与人类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情侣之间可以通过相互的抚摸增进感情。
(2) 脊髓小脑束:包括脊髓小脑前束、脊髓 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嘴侧束和楔小脑束。
anteriorspino 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前束(anteriorspino cerebellar tract):位于外侧索周边部的腹侧份,主要起自腰骶膨大处V~Ⅶ层的外侧部,即相当于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的外侧部,大部分交叉至对侧上行,小部分在同侧上行,经小脑上脚进人小脑皮质。
脊髓小脑后束(posteriorspino cerebellar tract):位于外侧索周边部的背侧份,主要起自同侧W层的胸核,但也有来自对侧胸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过来的少许纤维,上行经小脑下 脚终于小脑皮质。由于胸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所以此束仅见于L2以上脊髓节段。
posteriorspino cerebellar tract
此二束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和触、压觉信息至小脑。后束传递的信息 可能与肢体个别肌的精细运动和姿势的协调有关,前束所传递的信息则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有关。
脊髓小脑嘴侧束将同侧上肢的本体感觉和触、压觉信息经小脑下脚和上脚传递至小脑。楔小脑束将同侧躯干上部及上肢的本体感觉和触、压觉信息经小脑下脚传至小脑。
(3)脊髓丘脑束:后部位于外侧索,前部延伸人前索,可分为脊髓丘脑侧束(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和脊髓丘脑前束(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的前部,脊髓小脑前束的内侧,并与其邻近的纤维束有重叠,主要传递痛、温觉信息。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前根纤维的内侧和前庭脊髓束的背侧,主要传递粗触觉和压觉信息。脊髓丘脑束主要起自脊髓灰质I和IV ~ VI层,纤维经白质前连合时上升1 ~2节段,或先上升1 ~2节段后经 白质前连合,至对侧外侧索和前索上行,止于背侧丘脑。当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损伤下方1 ~2节段平面以下的对侧身体部位痛、温觉减退或消失。
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
(4) 内脏感觉束(visceral sensory tract):内脏感觉纤维起自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至胸、 腹腔脏器等,中枢突入脊髓,经后角和中间带细胞中继,发出的纤维伴随脊髓丘脑束上行至脑。
除以上介绍的上行传导束外,还有脊髓网状束、脊髓中脑束、脊髓橄榄束等。
下行纤维(传导)束
下行纤维(传导)束又称运动传导束,起自脑的不同部位,直接或间接止于脊髓前角或侧角。管理骨骼肌的下行纤维束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前者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后者包括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等。
(1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起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其他一些皮质区域,下行至延髓锥体交叉处,大部分(约75%〜90%)纤维交叉至对侧,称为皮质脊髓侧束(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下行为皮质脊髓前束(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另有少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下行加入至皮质脊髓侧束,称皮质脊髓前外侧束(antero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
- 皮质脊髓侧束:由对侧经锥体交叉来的纤维,在脊髓外侧索后部,脊髓小脑后束的内侧 下行,直至骶髓(约s4)。纤维依次经各节灰质中继后或直接终于同侧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是颈膨大和腰骶膨大的前角外侧核。
- 皮质脊髓前束:未交叉的纤维在前索最内侧靠近前正中裂下行,只达脊髓中胸部。大多 数纤维逐节经白质前连合交叉,中继后终止于对侧前角运动神经元。部分不交叉的纤维,中继后终止于同侧支配躯干的前角运动神经元。
-
皮质脊髓前外侧束:由不交叉的纤维组成,沿侧束的前外侧部下降,大部分终于颈髓,小 部分可达腰骶部。
皮质脊髓束的纤维到达脊髓灰质后,大部分纤维与IV ~Ⅷ层的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通过 中间神经元间接地影响前角运动神经元。也有纤维直接与前角外侧核的运动神经元(主要是支配肢体远端小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相突触。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大脑皮质的纤维,也接受来自同侧的少量纤维。 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大脑皮质的信息,而支配躯干肌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大脑皮质的信息。
皮质脊髓束传递的是大脑皮质发出的随意运动信息,当脊髓一 侧的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出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表现为随意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也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而躯干肌不瘫痪。
(2) 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起自中脑红核,纤维交叉至对侧,在脊髓外侧索内下行, 至Ⅴ-Ⅶ层。在人类此束可能仅投射至上3个颈髓节段。此束有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伸肌运动神经元的作用,它与皮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端肌肉运动发挥重要影响。
(3) 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起于前庭神经核,在同侧前索外侧部下行,止于Ⅷ层 和部分Ⅶ层。主要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在调节身体平衡中起作用。
(4) 网状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起自脑桥和延髓的网状结构,大部分在同侧下行,行 于白质前索和外侧索前内侧部,止于Ⅶ、Ⅷ层。有兴奋或抑制a和1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5) 顶盖脊髓束(tectospina] Iract):主要起自中脑上丘,向腹侧行,于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腹 侧经被盖背侧交叉至对侧,在前索内下行,终止于颈髓上段VI ~ Ⅷ层。与兴奋对侧、抑制同侧颈肌的运动神经元形成多突触联系,参与完成视觉、听觉的姿势反射。
(6) 内侧纵束(medial longitutlinal fasciculus):位于前索,为一复合的上、下行纤维的总合, 在脑干起于不同的核团,进人脊髓的为内侧纵束降部,终于Ⅶ层、Ⅷ层,中继后影 响前角运动神经元。其作用主要是协调眼球的运动和头部的姿势。
以上不另配图,在脑干的介绍中以配过图片,可以在文末相关阅读中点击进入阅读
脊髓的内部结构较脑干而言是简单、少变化的
(7) 下行内脏通路:在脊髓中,尚有下行纤维将冲动传至中间外侧核的交感神经节前神经 元和骶髓2 ~4节段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经此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这些下行纤维主要来自下丘脑和脑干的有关核团及网状结构,下行于脊髓的前索和外侧索中。
3.脊髓固有束(propriospinal tract)脊髓固有束纤维局限于脊髓内,其上行或下行纤维的起、止神经元均位于脊髓灰质。脊髓内的大多数神经元属于脊髓固有神经元,多数位于V ~Ⅶ 层内。脊髓固有束纤维行于脊髓节段内、节段间甚至脊髓全长,主要集中于脊髓灰质周围,有的也分散至白质各索内。脊髓固有束完成脊髓节段内和节段间的整合和调节功能。
在脊髓的功能中,脊髓固有束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下行纤维止于脊髓固有神经元的特定亚群,中继后到达运动神经元和其他脊髓神经元。当脊髓横断后,脊髓固有束系统介导了几乎所有的内脏运动功能,如发汗、血管活动、肠道和膀胱等的反射功能。
相关阅读
图片来源见水印
无水印图片来自格氏解剖学、Moore's Essential Clinical Anatom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