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的东德,整个社会笼罩在国家安全局的高压统治之下,情况有些像《V字仇杀队》里的反乌托邦世界。
而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则直接使用了1984年的东德作为故事背景,更加深入地描述了强权统治下人民的生活。
所以这部电影片名也叫《他人的生活》,豆瓣评分高达9.1,IMDb8.5,当年初中的时候不懂为什么语文老师会强烈推荐,不懂她为什么要牺牲了两节语文课的时间在教室放映了此片,讲真当年真的完全看不懂。
多年后对于电影的理解不再是个初中生之后,再看完全片,方才在梦中觉醒。这确实是一部值得所有人花上两个多小时观看的一部纯剧情片,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也需要像主角魏斯曼一样,在内心经历一场,又一场的人性斗争。
只是要认真看完一部剧情片,单单在忙碌的日子中找出两个小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看似平淡的剧情里头,潜藏着什么波澜壮阔的戏剧冲突和悬念设置。
《窃听风暴》的悬念就是,以主角魏斯曼的东德秘密警察,能不能找到他们所怀疑的反动对象的把柄,然后抓捕他们归案。电影在前几分钟塑造了魏斯曼敏锐的察觉力之后,再花了10分钟就进入了故事主线,魏斯曼开始窃听剧作家德莱曼,试图想要找到德莱曼叛国的证据。
窃听是秘密警察找出反动分子的主要手段,安装监听设备的桥段也侧面反映出东德社会的人心惶惶。
而窃听也是一个寂寞无味的工作,在能否找到证据的悬念慢慢紧逼之时,影片通过魏斯曼和德莱曼两人生活间的切换对比,突出了魏斯曼的精神空洞。
即便他的再怎么敬业,孤独的生活也难以抵挡人性的欲望和本能,反复听着德莱曼和女演员克里斯蒂娜没羞没躁的生活,他也忍不住呼叫了特殊服务,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
人心是肉做的,秘密警察也是肉做的。在东德的独裁统治之下,人民的自由被国家安全局严格限制。而负责管控人民自由的秘密警察呢?拥有监控和逮捕他人的权利,却也没有半点自由。
于是在能否逮捕剧作家德莱曼的悬念进行同时,秘密警察魏斯曼的内心冲突也成为了后半部分的重要戏码。
人心是肉做的,所以才会怀疑和反省,因为良心会分辨对错。如果明知道一件事情是错的,却还要按着规定去做,这一定程度上叫做违背良心。如果知道一件事情是错的,选择不再继续错下去,这一定程度上叫做良心发现。
只是要实现良心发现这件事,并不是像想象那么简单。即便随着窃听的深入,魏斯曼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其实是泯灭人性的,但如果要帮助德莱曼,他则要牺牲自己大好的前途。
这无疑是个艰难的选择,牺牲自己成全他人,还是保全自己告发他们。
魏斯曼的人性光辉,否能有勇气觉醒;德莱曼和克里斯蒂娜最后会不会被逮捕,他们的结局会如何,也成为了《窃听风暴》的高潮戏。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从小说到大,魏斯曼冷酷无情的职业之下,其实藏着人本性中的善良,因为他也是肉做的。
我们都是肉做的,我们也是否会和魏斯曼做出同样的选择呢?
也许这个选择本身,并没有对错可言。选择置死他人保全自己,是生物生存的本能;选择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体现。
只是,性本善是真实存在的,还只是人类的愿望?我们相信有魏斯曼这样良心尚未泯灭的人存在,但历史的事实是,东德并没有这样良心发现的秘密警察。
当年《窃听风暴》拍摄的时候,据说前东德监狱博物馆的馆长拒绝给剧组提供帮助。因为剧本严重违背历史真相,东德的秘密警察从来没有良心发现过,就算有,他们也从没有勇气站出来伸张正义,现实中并没有过这样的故事流传,至少在那个阴霾笼罩的东德,没有。
也许只是在那个至少在那个阴霾笼罩的东德,没有而已。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实例,不必列举,只需随便看一看日常的新闻事件。也有很大的可能有人牺牲着自己在成全着你,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的爱人,甚至是与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窃听风暴》这个虚构的故事之所以能震撼全球,也是因为现实中确实有着许多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故事,只是故事背景放到了雾霾笼罩的东德,那个黑暗的年代,再加上是德国人自己拍的电影,更加能够带来反思和警示。
反思的是,我们本性中的善良,到底还剩下多少,如果有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遭遇不公正的对待,我们自己会不会站出来伸张正义;警示的是,像魏斯曼这些尚有良心的人,究竟还有多少?
如今我们已经是逐渐看见阳光的世界,但如果失去人性的本善,世界又和那个可怕的东德有何区别?
我们从未失去,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其实不必怀疑善良的存在,只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去证明,敢于在关键的时刻牺牲自己,世界终将会被这份信念所改变。
善良,也只因为相信而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