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罗隐《归五湖》
罗隐,晚唐著名诗人,自小才华横溢,但他从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开始的十二三年里,总共参加了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
黄巢起义失败后,唐僖宗中和四年,朝中一些掌权官员招纳人才,有人提议罗隐。韦贻范反对说:“我曾和罗隐同船,当时不认识。船上有人对罗隐说,船里有个当朝的官员。罗隐回答说,什么朝官,我用脚夹笔写文章,也可以抵得他好几个。这种人如果召入长安,中进士做官,我们都要被他看成秕糠了。”因此,招罗隐当官的事情就此作罢了。
《唐才子传》说他“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罗隐才学很好,受到那么多打击,很多人为他感到委屈,唯有好友刘赞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在一首诗中对罗隐说:
人皆言子屈,独我谓君非。
明主既难谒,青山何不归?
年虚侵雪鬓,尘枉污麻衣。
自古逃名者,至今名岂微。
-刘赞《赠罗隐》
罗隐读诗后,很是感动,起了归隐的想法。于是他也写了一首七律回答刘赞,就是这首《归五湖》。五湖指的是江苏与浙江交界处的太湖及附近的四个小湖泊,古代认为是幽深的隐居之地。于是,“归五湖”就成了隐居的代称。
公元887年,漂泊大半生的罗隐回到老家杭州,得到杭州刺史钱镠的激赏。从此罗隐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一路顺风顺水。他先是被任命为钱塘令,拜著作佐郎。后又征罗隐为镇海军掌书记。数年后提升为观察判官。
唐王朝灭亡前一年,罗隐已经转任司勋郎中,充节度判官。公元907年,朱温篡唐,立朝279年的唐王朝终于走到尽头。
罗隐没有得到唐王朝的考试通知书,却得到了吴越国的官员任命书。前者是种遗憾,后者却是一种幸运,或许,这就是对罗隐几十年坚持的人生补偿吧。
或者唯一令罗隐觉得遗憾的是,他考了半辈子的唐朝进士,却入仕在偏居一隅的吴越国。但好在他的人生是前面坎坷,后面顺畅,先苦后甜,结局可谓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