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域,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大汉,不乏热血沸腾,壮怀激烈的故事,不缺“明犯强汉,虽远必诛”的壮士,不失敢于亮剑,保家卫国的英雄,他们用热血铸就了中国军魂和血性。近来上映的电影《大汉十三将血战疏勒城》,反映东汉战神耿恭,跋涉数千里,顶风冒雪越天山,孤军深入,与多倍于己的匈奴人浴血奋战,让敌数次退而怯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归祖国,谱写了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悲壮凯歌。几千雄兵去,十三壮士归!
公元74年,东汉重新经营西域,耿恭和关宠分别驻守金蒲城和柳城,锁住了匈奴通往西域的咽喉。匈奴在公元75年派两万骑兵攻打车师国,耿恭派出的三百精兵无一生还。匈奴乘胜攻打金蒲城,城中兵力薄弱,形势十分危急。足智多谋的耿恭把毒药凃在箭头上,让人高喊“汉家神箭,中箭疮必有异”。这位神射手箭发必中,果然伤口奇特,血流不止,全身肿胀,北匈奴士兵大为惊慌,巧逢天下大雨,耿恭趁势率军杀出,犹如神兵天降,匈奴人闻风丧胆,抱头鼠窜。
耿恭知金蒲城不保,就转到易守难攻的疏勒城。当年5月,卷土重来的匈奴几千先锋部队直扑而来。耿恭身先士卒英勇抵抗。加之強弩毒箭,匈奴损失惨重,气急败坏切断了通往疏勒城的水源。城中断水,耿恭指挥掘井,挖了十五丈仍不见泉水。耿恭挽起袖子加入继续挖井的行列。渴极了就饮马粪中挤榨出来的汁水,一直挖呀挖,忽然井中泉水喷出,军民齐呼万岁。唐朝王维“誓令疏勒出飞泉”的名句,就是出此典故。耿恭下令官兵把水泼向城下正趾高气扬的匈奴士兵,匈奴人惊恐万分,以为神明佑助,沮丧气馁,再一次撤兵后退。
耿恭孤军守卫疏勒城,交通工具不便,路程遥远难及,东汉救兵无期。耿恭虽然激励将士,但城中粮草告急,尽管后车师国王后是汉人后代,不时派人供应粮食和提供情报,但车水杯薪,几个月后粮食殆尽。耿恭和将士们用水煮铠甲弓弩上的皮革裹腹,人困马乏,营养不良,死神紧逼,最后只剩下几十人。
此时北匈奴已知耿恭身陷绝境,救兵无望,粮草耗尽,战士寥寥,就引诱“一旦投降,做白屋王,单于公主为你妻”。耿恭假装应允,诱使者登城,亲手宰杀,用火灸烧,谈笑分食胡虏肉。匈奴人气急败坏,派兵攻城,仍不能下。耿恭他们同仇敌忾的气概,深深感染了千年后的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壮志饥餐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千古传颂的爱国诗句,就是来自于对耿恭的崇敬和启发,极大了鼓舞了他爱国情怀和抵抗外侮的决心。
刚即位的汉章帝,收到了驻守柳城关宠的告急信,朝廷内部引发救不救,弃不弃的激烈讨论,救援终占上风,决定派耿秉(耿恭堂兄弟)带兵驻扎酒泉,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国7000人 ,于公元76年进军西域,印证了落日余辉下的东汉王朝鼓足余勇,千里远征,不失强悍血气之举;不仅见证了“明犯强汉,虽远必诛”的强大意志,也见证了“凡我大汉子民,虽远必救”的大国担当。西征军经千里跋涉,攻打交河城,斩杀匈奴3800,俘虏3000馀,北匈奴惊慌逃遁,前车师转而投降东汉。
此时关宠已战死殉国,大军距耿恭的后车师还有千馀里,主将犹豫不决,取恭旧部范羌力挺救援,自告奋勇率2000人,经过数月的翻山越岭,迎风踏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疏勒城。此时的城中已是人困马乏,仅凭一腔爱国热血支撑,听到城下人马嘈杂,强打精神准备迎战。听到范羌的叫唤,一场虚惊后城上城下两队人马会师,相拥而泣,悲喜交加。北匈奴不断派兵骚扰,耿恭率领仅剩的26人和范羌的部队且战且走,身体的极度虚弱,加之翻越空气稀薄的天山,不断有人跌倒在地,再也爬不起。到达玉门关时。仅剩下衣衫褛褴,鞋履洞穿,满面菜色的十三人。
十三壮士归玉门,历尽刼难铸军魂。耿恭那种不畏艰难,不屑利诱,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感化了一千八百年后随左宗棠西征阿古柏大军的刘锦棠,在收复喀什么葛尔,敬仰当年苦守疏勒城300多个日日夜夜的耿恭,深为耿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忠于民族的气节所折服,又因为喀什葛尔也叫疏勒城,就在城中最高处建造了耿公祠,脚下的泉叫耿公泉。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因地震而损坏,但几度春秋,几度风雨,承载历史岁月的耿公祠可以消失,但每每路过原址的人们,都把耿恭的精神和气节与大汉的威武雄风、猎猎大旗铭记于心,更为重建耿公祠而倾力呐喊,崭新的耿恭祠终于在2015年的在原址上落成。
耿恭已闭上双目两千年,但这个横刀跃马,扬武西域的将军,却始终活在喀什葛尔人的心中。当今壮丽巍峨的耿公祠重新耸立在喀什葛尔古城,聚焦历史的沧桑变迁,品读华夏的昨天与今天,展现祖国的繁荣与发展,彰显各族人民的欢歌笑语。
耿恭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概不亚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耿恭苦守疏勒城矢志不渝的气节不逊于北海牧羊十三年的苏武,耿恭保家卫国赤胆忠心的精神不啻于“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更重要的是耿恭殊死奋战使敌闻风丧胆的情怀,是中国军魂和血性的象征,感天泣地,真乃十三壮士归玉门,历经劫难铸军魂。日月常在,军魂不灭,江河长流,壮志永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