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b3d22d162db350c0.jpg)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因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名扬四海,同时带火的还有苏州——这座千年文化古城。
姑苏,即苏州,一个山水旖旎,风景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姑苏”以此而得名。
虽说寒山寺是苏州的一个旅游名片,让众多的游客慕名前来并趋之若鹜。
实际上,姑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远非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可一言蔽之的。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姑苏除了寒山寺,还有姑苏台,即吴宫。
这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所建,其子吴王夫差增修,立春宵宫,与西施及宫嫔们长夜漫饮。
越国攻打吴国时,吴太子友战败不敌,遂焚姑苏台。一段繁华,从此烟消云散,引人唏嘘。
对此,我们的诗仙李白,曾作诗《苏台览古》感慨道:“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姑苏是古人的造梦空间,是“行人怅望苏台柳”的缅吴抒志,也是“两岸莺啼杨柳风”的自在去处。
南宋的姜夔,当他置身姑苏,犹如穿越古今,“看到”姑苏旧事,不禁执笔抒发心中的无限怅惘之情: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诗人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姑苏曾是繁华之地,歌舞升平,夜夜笙箫。然,此时,诗人目之所及却是点点星光,及沙滩上早已熟睡的白鹭,安静至极啊!
诗人眼中的姑苏,早已变得荒凉破败。世事变迁,由盛转衰只在转瞬之间。姑苏台、柳树、江水,始终未变,变的是人世沧桑。
推古及今,诗人所处的年代正是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复杂、尖锐。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安半壁,以为世已承平,于是极园囿之乐、尽声色之娱。
诗人乃一介布衣,虽有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连年的战争让人民的生活变得痛苦不堪,也令姜夔感到无比的痛心。
国运的日益衰败,让诗人心怀惆怅,只能将自己对于社会的不满与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全部倾注于他的作品中。
姜夔的这首诗,虽是怀古,却做到了不滞于情,不役于物,写得极有情韵,而设意新奇,笔致飘逸,蕴藉空灵之美,也难怪同为诗人的杨万里也会对其欣赏有加,常常诵之。
姜夔,是继苏轼之后的一位全才,音乐、诗词、书法,无一不精。
他因曾居于吴兴的白石洞天,其友替他取字白石,又号白石道人。
姜夔一生颇为坎坷,出生没落的官宦之家,十四岁时丧父,与姐姐相依为命。成年后多次参加科考,却未曾中举。
虽仕途不顺,但他却颇有才华,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是南宋词坛领袖。
这位难得的才子,堪称艺术家,如若生在盛世,凭借他的才华,定是衣食无忧。
然,他生逢乱世,穷困潦倒,一生未仕,行走于江湖,靠卖字和朋友的接济游历四方。
他的词超凡脱俗,飘然不群,犹如孤云野鹤。在世人眼中,《疏影》、《暗香》是咏梅的绝唱,至今传为名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e6eae5740f7eff6e.jpg)
《姑苏怀古》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宋·姜夔
赏析
这是南宋诗人姜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起句疏宕,不涉题旨,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山川依然,说景微妙,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况味,怀古伤今之情纡徐委备,使人愀然动色。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开头写景,似与主题无关。所写之景,一动一静。动者,客人乘船而归,而晚霞似乎也绕着船桅飘动,伴随着客人而归,景物都是有情有义。
静者,平静的江面,倒映着漫天的星光,岸边的鹭鸟安静地在沙滩睡眠。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6e302f6ec299d222.jpg)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苏台: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其台。
结尾,诗人正是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晚,隐隐望见远山上姑苏台的柳影,想象着这些柳枝当年曾经拂过吴王馆娃宫的落花。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馆娃宫,坐落于江苏苏州的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
诗人正是通过自己奇特的想象,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感受。
景物的渲染与感慨抒发得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更加厚重,此诗兴味深厚而笔致飘逸,具蕴藉空灵之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df12e4f649c1a157.jpg)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