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吃过早饭从老家回来了,到了家里,睡了一个午觉,起来就做了下午饭吃。
餐桌上,我和爸爸讨论了几个菜,然后说到传统饮食和手工艺制作。
我觉得很是佩服奶奶她们那一代家庭主妇,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很多当时需要吃却买不到的东西都能自己动手做,会烧酒、做豆腐、各种家常小菜、腌腊等农家小吃。
谈起烧酒,我最近很是感兴趣,爸爸说他没有自己做过,但是见过做法,就跟我分享了一下大致的步骤。
我们这里土法酿制的米酒,清香灼热,是品饮、制作腌腊的好搭档。
昨天我在老家聊天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学习传统技艺么想法。某位嬢嬢就大肆地说酒是怎样的难以制作,大有批评我异想天开的味道,或者她的心目中认为我什么也做不了吧。
02
可能是步入中年的缘故,所以我就想去学做家乡的传统味道,同时想用文字记录下来。
一些乡土味道,家族味道,如果不记录下来,实在是可惜。我想慢慢地学习做起来,学在手头的技艺是最实在的,别人拿不走的。
我们的家族味道就是腌菜,水腌菜、腊腌菜,据奶奶说她的制作方法是她的大妈教她的,而她的大妈是来自一个傣族村庄,所以酸味制作得特别好。
还有,烧酒,奶奶以前的老技艺,现在只有大伯母会了,其他的人几乎没有上过手。我想要学习制作,家里的有些传统不能丢。
现在的人总是说着年味淡了,其实是大家收入上宽裕了,很多年俗懒得去做了,总觉得可以去买。
而其实,年味就藏在我们制作传统美食的过程中。
03
每到年边,都要制作糯米粑粑,那时候的粑粑要人工舂制,先把糯米蒸熟,然后把米趁烫放入碓窝,全家人就齐上阵舂,一个熟练的就在碓窝里捡粑粑。舂细腻后,就将粑粑在芭蕉叶上铺成圆形。
每到年边,家家都传来舂粑粑的声响,这声音里透着浓浓的年味。
烤酒,在腊月会腌制食物,所以烤酒基本会在腊月前完成。
自家酿制的米酒,清香扑鼻,是制作农家腊味的最佳搭档。
勤劳的家庭主妇们忙碌着,选米、过水、发酵、蒸煮……从新鲜的大米到清香的酒,中间历时一月有余。
而农妇们从不嫌麻烦,还是用土法酿造着最纯正的农家米酒。
当小村庄里飘着酒的香醇,离年就不远了。
04
过去,人们也习惯于在院子里种上一棵年松,祝愿家庭兴旺发达。
每当院子里栽上年松,年味就浓了。
年猪饭,过去的农家家家养猪,年前几个月就开始催胖猪。
临近年边,村子里最热闹的就是杀年猪,主人家邀请着几家亲戚,杀猪、做年猪饭,烤肉,热热闹闹,就是我童年时的年味。
时代在变迁,我们庆祝的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但不变的是我们对年的期盼,亲人间的挂牵。
年味,就是传统美食的制作,就是家人的相互挂念,就是围在一起吃的一顿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