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花草随拍 诗和远方凡人闲文!傅申1980。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作者: 业余养花 | 来源:发表于2022-04-28 11:17 被阅读0次

    此典句出自[唐 ]· 王昌龄《采莲曲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用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荷叶罗裙一色裁”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

    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nz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