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八年(1505年)正月,龙霓由刑部员外郎出任浙江按察佥事,王阳明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顾璘、杭淮等二十二人汇聚一堂,每人题赠一诗,吴伟作画,罗玘作序,为有明一代从未有过的京都诗文盛会。
龙霓(字致仁,号西溪),由工部主事佥浙水利。居官严毅简重,刚直有为,秉正嫉邪,风采凛然。正德初,便因得罪宦官罢归,侨寓长兴夏驾山,与刘麟、孙一元、陆崑、吴琉结社,为湖南五隐。
弘治十八年会试取贡士三百零三人,三月,廷试分别赐顾鼎臣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严嵩、湛若水、倪宗正、陆深、翟銮、邵天和、徐、张九叙、蔡潮、林文迪、安邦、段炅、蔡天祐、胡铎、高淓、马卿、刘寓生、安磐、穆孔晖、李艾、王韦、赵中道、黄如金、闵楷、傅元、孙绍先、易舒诰、方献科、张邦奇等被选为翰林庶吉士,上命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张元桢、学士刘机担任教习。
这年所取进士,后来多与阳明关系密切,如湛若水、方献夫、严嵩、刘节、张邦奇、陆深、周广、郑一初、郑善夫、胡东皋、胡铎、闻渊、倪宗正、徐桢卿、顾应祥、谢丕、翟銮、穆孔晖、戴德孺、陈鼎、许完等,其中方献夫、张邦奇、陆深、周广、郑一初、郑善夫、顾应祥、穆孔晖、陈鼎等成为了王阳明的弟子,王阳明的门人从此逐步发展起来。
三月十八日明孝宗病重,召谕皇太子朱厚照:“后事悉如先帝遗典,祭用素羞。社稷事重,孝奉两宫,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毋荒怠也。”午后驾崩,年仅三十六岁,朱厚照即皇帝位,令太监扶安、李兴、覃观,礼部右侍郎王华,少卿吴旻,详定山陵。
这一年,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也初具雏形,与湛若水的相识相知,以及徐爱的到来,则预示着阳明心学将不断发展壮大。
王阳明在《明道延平语》跋中说:程颢先生指出,对于身外之物,人们总是要求很高,但是对于自己的身心却不能严格要求,却不知,对外物要求太高,其实身心就不会好了。李侗先生说:“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于此有得,思过半矣。”
王阳明把程颢和李侗先生的这些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湛若水在十月一日给老师陈白沙写信,汇报自己的治学体会时,特别提及李侗先生“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一句,他认为“天理”二字,千圣千贤大头脑处。尧、舜以来,至于孔、孟,说中,说极,说仁、义、礼、智,千言万语都已该括在内。若能随处体认真见得,则日用间参前倚衡,无非此体,在人涵养以有之于己耳。
陈白沙后来回信云:“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
白沙之学,一主默坐澄心(静坐观心),一主体认天理(随处体认),皆得自延平李侗。
王阳明的得意门生王畿后来回忆说,弘治、正德年间,京师倡为词章之学,李、何擅其宗,阳明先师结为诗社,更相倡和,风动一时。
但王阳明翻然悔之:“以有限之精神,蔽于无用之空谈,何异隋珠弹雀,其昧于轻重亦甚矣!纵欲立言为不朽之业,等而上之,更当有自立处,大丈夫出世一番,岂应泯泯若是而已乎?”
一同结社中的人都为王阳明惋惜:“阳明子业几有成,中道而弃去,可谓志之无恒也。”
王阳明听到后,笑着说,即使学如韩、柳,不过为文人;辞如李、杜,不过为诗人。果有志于心性之学,应当学习顔回、闵闵子骞,这才是第一等德业,譬诸日月终古常见,而景像常新。
王阳明进一步指出,就论立言,亦须一从圆明窍中流出。盖天盖地,始是大丈夫所为。傍人门户,比量揣拟,皆小技也。善易者不论易,诗到无言,始为诗之至。
王阳明有文总结说:“孟氏没而圣人之道不明,天下学者泛滥于辞章,浸淫于老、佛,历千载有余年,而二程先生始出。其学以仁为宗,以敬为主,合内外本末,动静显微,而浑融于一心,盖由茂叔之传,以上溯孟氏之统,而下开来学于无穷者也。”
成化十九年(1483年)王华王阳明父子就与陈白沙有过亲自接触,第二年王华任殿试弥封官,白沙弟子张诩高中进士,并与王家父子相往来。
时间过去了22年,如今,张诩、罗侨编成《白沙先生全集》,张诩作序,罗侨写跋。张诩又来到北京,把这套书送给王阳明,王阳明拜读以后评论说:“白沙先生学有本源,恁地真实,使其见用,作为当自迥别。今考其行事,事亲信友、辞受取予、进退语默之间,无一不概于道。”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云认为,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白沙心学,以虚为基本,以静为门户,以四方上下、往古来今、穿纽凑合为匡郭,以日用常行分殊为功用,以勿忘勿助之间为体认之则,以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为实得。
“默坐澄心,体认天理”,是王阳明和湛若水共同的思想基础,并由此成为好友,相知相惜,共同将白沙心学发扬光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