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甲辰年暮春,淮安市名人研究会邀请徐贻聪大使作专题口述历史记录,并畅游里运河,还在研究会办公所在地附近请大使先生共进午餐,作深入交流。作为研究会理事,我有幸参见了这样一次活动,非常荣幸,收获很大,不敢藏私,分享与大家。
得知能与徐大使见面,我迅速查找大使的简介:徐贻聪,江苏省淮阴区人。曾先后出任中国驻厄瓜多尔、古巴和阿根廷大使。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兼名誉理事、外交笔会理事、《公共外交网》高级顾问。出版《我与卡斯特罗》《雅园拾趣》《结缘拉丁美洲》《轻走天下》等著作,2023年10月,85岁的徐老新出版了《家国情怀——赓续篇》专著。照片上的徐大使满头白发,慈眉善目,精神矍铄,和蔼可亲,一看就是有福之人。
经淮安市名人研究会会长顾建国先生介绍后,利用游船没有开出,我抓紧时间与大使作了简短的交流。我说,很早就订阅了您的“老徐札记”公众号,已经更新了1000多篇文章,读了您的文章,我的眼界、视野开阔了,自己的格局变大了。比如现在开始关心古巴、阿根廷等国的情况。您的退休生活,为我今后的生活指明了方向:返老还童,追求快乐和知识。见了您之后,您一定会写文章,我也会写,这样,同一件事,我就可以看到大家大师是怎么写的,可以对照学习寻找差距。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20472/de2208fbb1b70587.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20472/672ae08d6877d8b9.png)
我拿出了自己写的《周恩来新闻纪事》一书送给徐老教正。徐老也拿出他的专著《家国情怀——赓续篇》,并欣然写下:请张同刚同志示评。50万字、近600页的图书,显示它的厚重,来不及认真阅读,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细品。抓紧时间,聆听徐老的教诲。徐老微微道来:1958年秋天,我乘船三天两夜到达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读书;1959年,在外国语学院校园里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教诲;1963年3月,周总理办公室给北外打了两个电话,聘用我进外交部,确定了我一生的事业走向;1963年7月,我首次担任周总理的翻译;1971年1月,我再度担任周总理的翻译,他走过来时,一边和我握手,一边问我“你还在这里工作”?他能记住8年前在这个使馆见到过的一个小翻译,佐证了许多同志讲到周总理有惊人记忆力的种种事实;1972年,我与周总理两次靠近留影。徐老动情地说:“在我的一生中,这几次同周总理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机会,对我而言,这些接触既是巨大的荣幸,也是极大的鼓舞力量。”徐老针对我学习研究周总理的兴趣,专门介绍有幸接触到周总理的事实,拉近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不再拘束。
有一个问题,在泗阳和淮阴争论了很长时间,即华春莹是哪里人?泗阳人说是泗阳的,淮阴人说是淮阴的。徐老一句话定调:华春莹出生在泗阳,长在淮阴县,是淮泗人。我说,我父亲就是淮泗中学毕业的。周恩来总理对于自己是绍兴人还是淮安人曾说过,我是江浙人。
游船徐徐起航,顾会长在移船换景中介绍国师塔、闸口、石码头、越秀桥等现在景点,徐老介绍20世纪50年代的情景,我一边饱眼福一边饱耳福。淮安电视台记者,利用休息时间沟通采访的几个问题。今年是建国七十五周年,您1958年离开淮安后,几十年来,请您谈谈淮安的变化。习总书记嘱托淮安人“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您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淮安这几年狠抓新质生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您给淮安支支招。徐老愉快地接受了采访。因为是淮安电视台的策划采访,我不好再继续听下去,得让电视台首发,我不能越位,徐老的采访,大家可以去看专题片吧。
吃饭是标准的淮扬菜,酒是家乡酒。我这是第一次和大使一起喝酒。我走到大使身边,给他敬酒,慢慢咽下去,一种家乡的清醇味,烈而不辣,绵而纯,香沁心脾。这一瞬间,今世缘的品味更加深刻地记在我的心间,它是我心中的第一美酒。大使注视着我,用他手上的筷子示意我回到座位让我吃菜。有一道是我看中了的下酒菜,大使吃了,并招呼大家吃。什么菜?开洋蒲菜。我夹起一根往嘴里送,又轻轻地咀嚼,得意地轻声说:“这是淮安特有的抗金菜。”
大使最后总结说,研究名人就是研究历史,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值得我们深感自豪和荣耀的是,我们和周恩来总理都是同乡人,周总理是我们永远学不尽的榜样。这些年来,我每次回来探亲,都要去瞻仰周恩来纪念馆、故居及童年时读书处,因为我深深地感到,每次我对这些地方的瞻仰,都是对我灵魂的一次净化。尽管这些地方中的每一处我都已经去了好多次,今后只要有机会返回故乡,我仍然要去拜谒,以便从中吸取更多、更丰富的精神营养。我八十六年的个人成长历史是地方历史的一部分,希望大家研究好家乡名人历史,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