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论语》浅议——学而·第六节

《论语》浅议——学而·第六节

作者: 原耕0119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05:45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夫子说:“弟子们在内孝,在外悌,谨慎而真诚,广泛地亲爱大众,尤其亲近仁者。这些做了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献文典。”

注:《说文解字》“谨、慎”互解。据《释名》“文者,会集众彩,以成锦绣。合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的说法,“文”本身指的是纺织品或写作品,而此处的“文”指的是文本、文献或文典。

解:前一句,阐释了人修养的路径及几处关键,其铺展也符合着“仁”之亲疏远近等差之爱的内涵——由内至外。而这“仁”——换个表述,就是“恕”——又是与“忠”相联系着的,前者存在于人际而后者存在于人事,人际、人事无所分由此而“忠恕”一体。“谨、慎”互解于《说文解字》,事实上可看做“忠”的两种表现;而“信”与“诚”互解于《说文解字》,鉴于曾子言解中所给出的理解,这实际上是“忠恕”的共同生发。“亲仁”是一种“学”,以“仁”为内容、目标的“学”,且是根本的“着乎心而布乎体”之学,不同于知识之学。后面所谈到的“学文”,则是一种知识之学了;以夫子看,知识之学应当在生活及生活中自然的心体之学后“有余力”而生发。并且,“学文”是为了了解先贤往圣如何论说圣道,以辅“忠恕”的发展,也并不是为了囤积“知识点”,争个什么功名;而如卜子夏那样,博学于文而传圣道于世,也堪为楷模。可以做个比方:知识之学如穿衣而心体之学如健体,设若前者先,再发展后者,其心便易驳乱而无所成;而单单有个前者,不免“金玉其外”之弊了;但后者之先且有所得,便是前者简单甚至粗俗,此人也不至于有碍观瞻。


相关文章

  • 《论语》浅议——学而·第六节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夫子说:“弟子们在内孝,在...

  • 《论语》浅议——学而·第九节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曾子说:“恭谨地对待丧葬,且追忆先人,民众的品质由此归于淳厚。” ...

  • 《论语》浅议——学而·第二节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

  • 《论语》浅议——学而·第五节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夫子说:“治理千乘之国,要于事敬、于人信,节省...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七节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

  • 《论语》浅议——学而·第八节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夫子说:“君子不持重便没有威...

  • 《论语》浅议——学而·第四节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三节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夫子说:“好话好脸之中,是少有仁的。” 注:《说文解字》有“巧,技也”,...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一节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夫子说:“学习并在...

  • 学论语学而篇1-16(6/100天)

    学论语1.1-1.3学而篇(1/100天) 学论语1.4-1.6学而篇(2/100天) 学论语1.7-1.9学而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浅议——学而·第六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xq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