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论语》浅议——学而·第八节

《论语》浅议——学而·第八节

作者: 原耕0119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05:45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夫子说:“君子不持重便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巩固。以忠信主导心意,不与不同道的人交游。有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注:此处“不如己”之“如”需细谈。《广韵》上说:“如,似也、类也”,“不如”在夫子时的汉语,其义实是“不似”、“不类”而非今“不及”之义。

解:“不重”一句阐发的是以诚“忠恕”之意时衍化的有所裨益的情绪:惊、惧、悔、慎。所谓“惊”,惊觉必然存在着的人事、人际,可以如圣人所述般运行,可以至如此和乐的模样;所谓“惧”,既感于圣道尔后随,便于己行己言常有警戒之感:如此说、如此做,是我固有之“忠恕”吗?或是受了人欲的驱使遮蔽?如此便常觉有所不当,而生悔意。惧既久而悔愈深,履践功夫越多,心神便自平顺;处平顺之态,而无忘以往混沌之状、惊惧悔之情,又常见生民于此多有不足,分得良莠而向“忠恕”正诚之况不愿离散,“慎”意便有所滋养。夫子以一“重”——即“持重”,持重修养履行之功夫——概括此四者,且指明其所裨益:巩固心体之学的效果。而后“主忠信”是讲于内如何讲求“忠恕”,需专主心意于此,以之引导生活;“无友”是讲于外如何讲求“忠恕”,需与同志者共勉共促,一如“有朋自远方来”之意。末句“勿惮改”则讲解了持守“忠恕”有所纰漏贻误之时应当如何做:虽有惊惧悔慎之情,但勿沉湎于此而生退缩、胆寒或过深之自责乃至自弃,又要收敛精神、鼓足态度,勉力去改正。这一句讲的便是心体之学——持守“忠恕”——应有怎样情绪、怎样路径,且其路径之分析,夫子给出了三种状况。


相关文章

  • 《论语》浅议——学而·第八节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夫子说:“君子不持重便没有威...

  • 《论语》浅议——学而·第九节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曾子说:“恭谨地对待丧葬,且追忆先人,民众的品质由此归于淳厚。” ...

  • 《论语》浅议——学而·第二节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

  • 《论语》浅议——学而·第五节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夫子说:“治理千乘之国,要于事敬、于人信,节省...

  • 《论语》浅议——学而·第六节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夫子说:“弟子们在内孝,在...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七节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

  • 《论语》浅议——学而·第四节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三节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夫子说:“好话好脸之中,是少有仁的。” 注:《说文解字》有“巧,技也”,...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一节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夫子说:“学习并在...

  • 论语学而篇第八节

    文/冬至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1)重:庄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浅议——学而·第八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xq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