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论语》浅议——学而·第七节

《论语》浅议——学而·第七节

作者: 原耕0119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05:45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以尊崇贤人替代喜欢女色;侍奉父母,能尽力;侍奉君上,能献身;与朋友交游,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说尚未学,但我也认为他有所学了。”

注:据《广韵》“易,改也、转也”的解释,此处“易”翻译做“以前某替代后某”或说“以后某转为前某”。“道千乘之国”一句中已谈过“事”字相关,不同在于此处之“事”动用。“致身”便是“致其身”之义,《说文解字》为“致”做出了“送诣也”的解释;故而所谓“致身”,指能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置身于险境以全乎礼义。虽说子夏原句讲“事君”时,但彼时之“君”便是治理秩序之枢纽——此一点荀子有所论见——从而是礼义之枢纽;为“君”如何在相当程度上便是为“礼义”如何。于今之时,秩序之枢纽已然转变为“人民代表大会”或说“党”,那么后者便可替代了前者的位置;从而“事后者,能致其身”则是全乎礼义之举了。

解:此一句是“行有余力”句意旨的进一步阐发。子夏所谓“学”,前一“学”实为“学文”之学而亦即知识之学;后一“学”则属心体之学,效用于人之于人事、人际。在夫子“行有余力”的理念中,子夏又延伸出了四个方面:待人、待亲、待上及待友。前三者,皆本于以“忠恕”者“正心诚意”,而后一者便是如此的状态于交游中的自然生发。


相关文章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七节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

  • 《论语》浅议——学而·第九节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曾子说:“恭谨地对待丧葬,且追忆先人,民众的品质由此归于淳厚。” ...

  • 《论语》浅议——学而·第二节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

  • 《论语》浅议——学而·第五节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夫子说:“治理千乘之国,要于事敬、于人信,节省...

  • 《论语》浅议——学而·第六节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夫子说:“弟子们在内孝,在...

  • 《论语》浅议——学而·第八节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夫子说:“君子不持重便没有威...

  • 《论语》浅议——学而·第四节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三节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夫子说:“好话好脸之中,是少有仁的。” 注:《说文解字》有“巧,技也”,...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一节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夫子说:“学习并在...

  • 学论语学而篇1-16(6/100天)

    学论语1.1-1.3学而篇(1/100天) 学论语1.4-1.6学而篇(2/100天) 学论语1.7-1.9学而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浅议——学而·第七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xq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