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论语》浅议——学而·第二节

《论语》浅议——学而·第二节

作者: 原耕0119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05:45 被阅读0次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有子说:“一个人为人孝悌,却好冒犯上者,是少见的;不好冒犯上者却好作乱的,从来没有。一个君子应致力于孝悌这个根本,致力于此而仁道自然生发。孝悌啊,真是仁的根本呐!”

注:此处之“好”字不宜翻译,其字义本含有一种倾向或说趋向在,译为“喜欢”之类属于以一种倾向性或趋向性偏概了其全义。“务”字,据《说文解字》“务,趣也;趣,疾走也”的链解,含义是“用力向某行动”,一如快步走向某处,故而且译为“致力于”。

解:“仁”是如何产生的,由此可得到一种解释。“仁”是“孝悌”之情在推及过程中产生的,以“孝悌”为根,却不同于“孝悌”以家人为对象,而衍生至民。由此,可发觉“仁”之于墨氏“兼爱”、耶氏“博爱”的区别:“仁”是有亲疏远近之等差的“爱”,以“以己度人”为形成路径。同时,有子指出了“仁”在个体、群体双重层面上的意义:于个体,使之和谐于群体;于群体,使之秩序而进步,不沦乎混乱而破败之境。另外,此处之“上”者与后世惯用之“犯上作乱”之“上”或有所不同,后者往往指代治理框架中的上级,而前者则指代所有社会秩序中的上级——譬如伦理之中的上级:“亲”、“长”或“先生”,以及教学之中的上级:“师”、“夫子”。一切秩序,必然有上下之分,但下不必然处于上之压迫中而上亦不必然剥削着下;以天地譬,天地属自然秩序的一组关系,天便居地之上,可天不逼压而地不仰天之“鼻息”,他们是护卫与承托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论语》浅议——学而·第二节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

  • 《论语》浅议——学而·第九节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曾子说:“恭谨地对待丧葬,且追忆先人,民众的品质由此归于淳厚。” ...

  • 《论语》浅议——学而·第五节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夫子说:“治理千乘之国,要于事敬、于人信,节省...

  • 《论语》浅议——学而·第六节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夫子说:“弟子们在内孝,在...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七节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

  • 《论语》浅议——学而·第八节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夫子说:“君子不持重便没有威...

  • 《论语》浅议——学而·第四节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三节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夫子说:“好话好脸之中,是少有仁的。” 注:《说文解字》有“巧,技也”,...

  • 《论语》浅议——学而·第一节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夫子说:“学习并在...

  • 学论语学而篇1-16(6/100天)

    学论语1.1-1.3学而篇(1/100天) 学论语1.4-1.6学而篇(2/100天) 学论语1.7-1.9学而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浅议——学而·第二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xq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