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读书||游戏改变世界12我们从管理公司,从如何构造那四个要素到解决社会问题到形成超级合作者、到平行实境,归根结底我们是希望大家能够用游戏化的思维能够使幸福成为习惯。幸福这件事情是靠我们自己争取来的,所以如果能够多一点游戏化的思维,多一点幽默的心态,多一点这种生活的技术,我们就会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不再那么沉闷,会变得更加有意思。
最后要强调的就是在现在互联网的时代,如果所有的创业者真的不懂得游戏化思维的话,你所做出来的产品是没人玩的,它不好玩。所以我今天重新讲这本书也是希望我们樊登读书会的产品经理,我们读书会的工作者也要去反思,我们所做的这个读书会有没有在哪些程度上可以变得更加游戏化,更加能够让大家玩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衡量是否成功的指标。
说到最后,要关心一下那些玩了18年游戏的吕底亚人,他们的结果怎么样?最后的结局是18年以后,确实没饭吃了,粮食已经不足够他们继续玩游戏,吃一天玩一天了。怎么办呢?他们发明了最后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作《抽签》。《抽签》也是一个游戏,所以所有人抽签 ,一半的人抽到了长签,抽到更长得签的人走,你们离开后留下一半人继续生活。因为人少了,粮食还是可以维持的。一半的人离开了吕底亚以后,就不断地迁徙、不断地走,后来他们驻扎在一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城市。
游戏伴随着我们人类的成长的过程,这是我们人本身的本性所喜好的东西,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整天只批评游戏不对,只说游戏是洪水猛兽,我们要更多地了解游戏、使用游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但却是席勒首先提出来的。游戏说是关于艺术或者说文明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该学说认为,艺术活动是无功利无目的自由的游戏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
席勒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席勒在康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德国学者谷鲁斯认为过剩精力说难以解释人在游戏类型上的选择性和殚思竭虑、废寝忘食的专注,他还认为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