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便签
(What)
和别人探讨问题时,大家是不是总觉得自己都是对的,想要去说服对方?这种冲动就是由心理定位带给我们的感受。
那什么是心理定位呢?心理定位就是大家在一起互动时,常常会无意识的对自己和他人进行一个优劣对比,产生一个先入为主的认知或者内在评判,评判的结果就是心理定位。
心理定位有四种: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正是这些不同的心理定位导致了互动的感受和结果大不同!
定位“我好,你也好”的人:
内在认知是平等与信任。
处理问题时能理解双方的差异,能客观的看待问题,以合作的态度去寻求解决的方案。
内心安定、平静。
定位“我好,你不好”的人:
内在认知是有偏见的,觉得对方不如自己,对方有问题。
处理问题时会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或命令对方;企图证明自己是好的,对方是不好的;从而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内心充满烦躁、不安全、担心和恐惧。
定位“我不好,你好”的人:
内在认知是否定自己,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好。
处理问题时容易妥协,不敢表达或者坚持自己的观点,从众。
内心紧张不安、自责、缺乏自信。
定位“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人:
内在认知既否定自己、也否定别人。
处理问题时不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同时拒绝与他人主动沟通。
内心十分无助、失望和愤怒。
(why)
很明显,这些潜在的心理定位,非常隐蔽,不易察觉,但它们却对我们的沟通态度、沟通判断、沟通感受、沟通行动、沟通结果,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
(How)
和他人互动时,怎样做到把自己的心理定位调整到“我好,你也好”的位置,进一步推动沟通的进行呢?
1、互动前慢一点,先刻意的内观一下对自己和对对方的潜在认知。
2、判断一下自己当下的心理定位是否处在“我好,你也好”的位置上。
3、如果是,可以放心继续互动。
4、如果不是,刻意提醒自己进行调整。
5、调整时提醒自己做到平等、尊重与信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需求;始终把关注点放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上。
6、在互动的过程中反复内观、反复调整。
(Where)
“我好,你也好”的心理定位是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基础,它给予每个人平等、尊重与信任,这样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工作关系中都是必须的。
下面来看两个案例,对比一下,当我们对心理定位无意识和有意识时,沟通和互动会有哪些不同?
A1便签
在上周一、三、五的线上备课过程中,总有同事没有按时完成备课准备工作,导致会议拖沓,质量低,我直接在会议上点名批评了没有按要求完成工作的同事。我认为他们总是找各种理由不按时完成任务,还玻璃心,我的内心充满了无奈、愤怒与不满。
当时,我对心理定位完全无意识,事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理定位是“我好,你不好”,这种定位让我处在抱怨与无奈中,无法找到新的解决方向。
下周一又要开始新的线上备课了,我需要改变现状。
A2便签
我计划在下周开会前就运用心理定位来帮助自己做准备工作。
1、先回顾一下自己对同事们的认知。
2、刻意把自己的心理定位调整到“我好,你也好”的位置。
3、把关注点放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上。
首先,我决定把会议内容、需要提前进行的工作,规划得更细致些,并在不同的时间段提前在群里公布两次,再次提醒大家。
其次,我会提前在群里与大家确认是否能够按时完成?有没有困难?需要哪些支持?并根据回复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调整。
开会时,如果仍然有同事没有完成准备工作:
1、我会先深呼吸,然后刻意提醒自己把心理定位调整到“我好,你也好”的位置。
2、去问问发生了什么事耽误了工作?
3、真实的表达我对不按时完成工作这件事情难以接受。
4、放慢沟通速度,随时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并调试心理定位。
5、会后与同事一起把工作模块进行细分和量化,给出明确的时间节点,告知提前完成备课准备的重要性,及详细的工作考核要求。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当我们有意识的去关注和调整心理定位,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方法来推动工作,更愿意帮助对方,同时摆脱了面对问题的无力感。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