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10招,轻松扫除你的沟通障碍》
大家好,我是雅兰,最近我想和大家谈谈关于沟通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如下困扰:
和家人说话,一开口就拉仇恨;
和同事沟通,常常不在一个频道;
和下属说话,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
和领导说话,总是很憋气;
学了很多沟通技巧,就是用不出来,是什么障碍了沟通?
《简单10招,轻松扫除你的沟通障碍》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一起走出沟通 困境。
第一招 答非所问、话中有话、有问必答,你是那一种?
I便签
(what)
我们先来听听关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三组对话!
对话1:
学生:“老师,请问我这次考试得了几分?”
老师:“60分。”
对话2:
学生:“老师,请问我这次考试得了几分?”
老师:“你说呢?”
对话3:
学生:“老师,请问我这次考试得了几分?”
老师:“第一次85分,第二次70分,这一次60分。”
听完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类似这样的语言是不是时常听到,也时常从自己的嘴巴里冒出来。
当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听到老师上述的回复时,你觉得哪种让你最舒服?哪种让你不舒服,有情绪?
很显然,对话1是我们想要的答案,这种沟通模式就叫做互补沟通。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互补沟通的问题和回答是一一对应的,有问必答。
沟通模式有三种:除了互补沟通,另外两种叫做交错沟通和隐藏沟通。
对话2,老师用反问的方式回答学生,这种模式属于交错沟通,特点是问题和回答不一致,答非所问。
对话3,很明显可以听出老师是在批评学生的成绩退步了,这种模式属于隐藏沟通,互动的语言听起来很客观,却话中有话。
交错沟通和隐藏沟通模式,常常会让一方或者双方都感觉不舒服,容易产生情绪,对沟通造成障碍。
(where)
听完上述三组对话,相信互补沟通的模式对于大家来说,既不陌生,也不高深。不论我们沟通的对象是谁,在什么情境下,它都能帮助我们去打开沟通的大门,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why)
那为什么我们一开口,常常会无意识的进入另外两种模式,不能直接回答问题呢?
其实这和我们的人生经历有关,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从小孩子到成年人,再到父母的过程。虽然有一些小伙伴还没有都经历到,但也从自己的父母身上看到,并在潜移默化中的习得了父母的特点。我们会因为这些经历、看见和模仿而深深的烙上儿童、成人、父母这三种角色印记。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无意识的在三种角色中进行切换,时而像个孩子一样不停地要求、抱怨、逃避,时而像个成年人一样真实、客观、有担当,时而像父母一样带着权威去指责、命令。
(how)
那我们如何才能帮助自己回到互补沟通的道路上呢?
1、我们要会倾听,听清楚对方的问题。
2、当我们不确定是否听清楚对方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对方进行核对、确认。
3、明确问题后,我们可以先把答案在心中默默的念一遍,看看是否直接回答了对方的问题。确定后,再说出自己的回答。
4、如果自己心中的答案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就需要去看看自己是处在什么样的角色位置上,孩子?还是父母?并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到成人角色。
5、如果无法调试好自己的角色,可以告知对方另行约定回复时间,然后提前准备好,在约定时间内回复对方。
A1便签
分享一个曾经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沟通经历,你们来猜猜看,是那种沟通模式导致了不愉快的发生。
最近一直宅在家里,一个周末的晚上,儿子写完作业后,问我可不可以玩手机游戏。他在电脑上学习一天了,我担心他的视力健康,不想让他玩。
我说:“你的眼睛都近视了,还一天到晚想着玩手机!”。
儿子说:“不行就不行,说那么多干什么!”
耳熟吧!
很明显,我们俩之间已经窜出了仇恨的小火苗。事后我复盘了刚才的对话,发现自己习惯性地使用了父母的角色,用指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担心和需求。
A1+便签
当我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我有意识的去尝试互补沟通的模式。
上个周末的下午,儿子写完作业后,又问我可不可以玩手机游戏。
我暂停了一下,问:“你是想现在玩手机游戏吗?”
儿子点了点头。
我在心中先默念了一遍自己的答案,确认是互补沟通后说:
“现在不可以。”
“你连续使用电脑的时间超过了1个小时,我很担心你的视力健康。要不我们俩先去阳台上看看花, 看看远,你再玩10分钟可以吗?”
当我直接拒绝他时,我很担心他会发脾气。
儿子沉默了几秒钟,他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点失望,不过很快就笑着说:“待会玩游戏也很好,反正等的时间也不长,现在有你陪我玩,我就不会觉得无聊了。”
孩子转弯挺快的,结果比我的预想要好很多,我们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然后,整个下午我们都很开心。
看,简单的转变,直接的回答,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