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通中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的?你的表达让对方都感觉愉快有尊严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明明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我觉得自己的需求很合理,我的需求并不高,对方却生气了,自己还一头雾水。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常见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我们把命令当成了请求,还不自知,招致情绪和被拒绝自然是在所难免。
I信息
(What)
请求是清晰具体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命令是勉强别人服从自己的要求。在沟通的过程中,区分请求和命令,不为沟通设置不可逾越的高墙。
(Why)
我们都知道,请求让人觉得安全、被尊重、有权选择接受还是拒绝,尊重了对方,也给自己创造了机会;命令让人觉得被强迫、有压力、不被尊重,这些不良的体验很容易引发对方防卫和排斥,通常被命令的一方都不会愿意去满足另一方的需求。所以,在沟通中区分请求和命令,对沟通的成败、需求的达成、双方关系的远近,有着重要的影响。
(How)
请求和命令的相同点是:辨别自己的请求是否具体清晰。
请求和命令的区别是:
请求
不同点沟通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求。
不会利用对方的内疚勉强对方接受请求。
被对方拒绝,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
命令
改变他人来迎合自己。
利用对方的内疚勉强对方接受请求。
被对方拒绝,批评、指责、责罚他人。
(Where)
如果我们在沟通中不仅期待能解决问题,更期待能够在双方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区分请求和命令就十分必要。
但在育儿或者工作中,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去请求,有时我们也需要适度的用到权威和命令去执行规则。
分享近期发生在我们家的一个案例,让我看到了小小的改变,结果大不同。
A1信息
前天中午,我先吃完午饭,儿子还在慢慢吃,我想早点去午休,就对他说:“你吃完后记得把碗洗了,把桌子收拾了!”儿子嘴一撇:“凭什么呀?”我说:“谁让你最后吃完饭!最后吃完就得洗完收桌子!”结果儿子吃完碗一扔,直接休息去了,根本不理会我。我忍不住边干活边大声抱怨:“一天到晚啥活也不干,太懒了。”儿子直接怼回:“你让我洗碗,还不是因为你懒”。
在这次沟通中,我用了命令的口气,当我被拒绝时,我习惯性的开始抱怨,我们双方都不舒服。
学了区分请求和命令后,我做出调整,也收获了儿子的合作。
A1+信息
昨天因为要赶稿子,午饭后我又请求儿子帮我洗碗。
我说:“儿子,妈妈今天赶稿子,你可以帮我洗碗收桌子吗?”
儿子说:“你可以自己洗吗?”
我说:“帮个忙吧,我今天赶稿子,时间有点不够用。”
儿子说:“好吧,我帮你洗碗,你自己把桌子收了。”
我说:“谢谢拉!”
然后,我赶紧把碗收到厨房里,他洗碗,我赶稿子。
最后一招的分享到此为止,《简单10招,轻松扫清你的沟通障碍》里的所有的招数都是可以结合起来使用的,招数之间也具备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招数的核心在于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打开新的视角看问题,扫清我们沟通中容易混淆和忽略的盲区。
招数虽小,效果不差,我自己在生活中实践时,总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生活因此也顺利很多。希望这些招数也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惊喜,感谢大家这段时间的默默陪伴与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