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五彩霓虹灯之下,很多时候容易被环境影响,从而忽略关心自己以及来自他人的关心和关心别人。
因为霓虹灯牵引了我们的心,把注意力转投于别的事物。
情感迟钝的人,是很容易忽略别人对自己的关心。
我就是其一。自己一直是家人重点关心的代表。
上中学那会,每次升学和放假,都是爸妈来学校接我,自己提前打点好行李。在宿舍坐等他们来找我。
我的潜意识总认为这是应该的,看到别人爸妈来接同学,自己也想和他们一样。
因读书太少,心智不成熟,所以考虑问题思维与做事行为亦是幼稚。
但在每次爸妈付出背后,我却忽略关心他们,未曾考虑过当我提无理要求时,他们是否忙于工作抽不开身。
是否因为我的幼稚行为,而默默叹气。
在大学开学第一天报道,我自己拎着行李进行‘三找’: 找学校、找宿舍、找教室。
很清楚记得当时9月的天,那天异于往常一样炎热。拎着大小4个包裹挤公交,一上午换了3趟车。
到学校,鼻翼额头的汗水已经洗刷了一遍。
我在人流的长河中排队报道。以一米五的身板,76斤体重的小矮子在两栋宿舍楼里从一楼到6楼来回穿梭。
当时下午2点,我将一切安顿妥当。发了一天中第一条信息: 告诉家里人一切都已安顿,请他们放心。
吃了一天中唯一的一顿饭: 凉皮。
那是我吃到‘最好吃’的凉皮,可能因为疲惫已经冲刷了我的味觉,我火速2分钟之内吃完。
我有个惯性,饿到一定极限。身体就发软,紧接着冒虚汗。一碗凉皮下肚,让我瞬间脉动回来,有精气神了。
那一次,我终于觉得自己可以自主的独立完成一件事。没有爸妈的‘关心’,反而可以将事情做的很好。
也是在那个瞬间我明白,人是需要长大的,不是外形高壮为长大,而是内心的那个心智要长大。
当没有庇护伞,依然可以独立的处理事情。是在迈出自己内心的那一步。
所谓关心,只因在乎。很多时候,因为这个关心,反而使像我一样的很多人迷失做自己。从而丧失独立处事的能力。
遇事应变能力不够,看问题思维逻辑跟不上,做事效率达不到。从而形成为成年人中的‘低能儿’。
‘低能’: 做事能力低下。我们应试图跳出父母过度保护的‘关心’中,将自己投入实事中。
在行动中,认清自己的思维逻辑与办事能力。
父母用他们的慈爱关心着我们的衣食起居。但我们固应做自己的主人,用行动回馈父母的关心。
关心不应作为附属品,当事人想当然的拿来使用。而应将它视为价值,自己应付出成倍的努力拿来交换,那样才无愧于心。
那份关心,来的何等珍贵。父母的关心儿女亦是最真切的体会。
所谓关心,只因在乎。愿我们努力成为自己的同时配得起父母的关心。
网友评论